打造绿色供应链 实现经济与环境协同持续发展
第一物流全媒体报道(微信156nes)——在我国供应链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里程碑事件发生了。就在2017年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这一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文件以国务院的名义,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其中特别强调“绿色供应链”的重要性。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们国家面临的重要挑战。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更是彰显了我们国家对绿色发展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的背景下,绿色供应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由生产及物流活动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那么,什么是绿色供应链管理呢?在解读这个概念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供应链的含义。供应链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而绿色供应链管理,则是在这个组织形态中融入了对环境的管理,旨在减少资源浪费、能源消耗、有害物质排放,并增加物质资料的再循环再使用。
绿色供应链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分销配送以及绿色消费等。其中,绿色制造、绿色流通和逆向物流是三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供应链中,生产制造环节是价值创造的关键,但同时也耗用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成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为了实现制造绿色化,我们需要推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管理,建立绿色制造标准,培育绿色企业,构建高效、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供应链体系。
流通环节也是实现绿色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客户和最终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将直接对产品的生产制造提出要求。我们需要培育绿色流通企业,建立绿色标准,实现流通绿色化。选择对环境友好的物流方式也极为重要,因为物流活动特别是运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极大。
逆向物流也是绿色供应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它涉及到产品的回收、处理和再利用,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经济转向绿色的重要时期,《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无疑为推动我国供应链向绿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们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能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同持续发展。逆向物流处理是产品重返供应链的桥梁,它涵盖了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包括产品退回、维修、维护以及生命周期结束后的再循环和再使用。这一体系的核心在于回收和处理,通过有效的逆向物流体系,废弃资源能够被重新获取并利用,推动资源的再利用和环境的治理。
在我国,绿色供应链的发展正步入快车道。要实现真正的绿色转型,核心要素的实施至关重要。坚定树立绿色理念是基石。绿色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企业和消费者都需要认识到绿色供应链对环境和经济的双重贡献。应制定相关政策并提供财政支持,企业则需要将环境保护融入核心战略,通过污染防治、产品监管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手段提升自身竞争力。消费者则应将绿色消费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大力推进绿色创新是关键。绿色供应链管理不仅是一种创新的供应链管理方式,更是一种全新的环境管理方式。这需要我们在材料、工艺、技术、设备以及管理理念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特别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浪潮中,应以“互联网+战略”为导向,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最大价值。
积极开展绿色协作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外部绿色协作代表了更高水平的环境管理成熟度。各行业和部门应鼓励绿色协作,共同开展有利于环境保护与发展的行动。通过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绿色资源共享和协作,不仅将企业的绿色实践从内部管理拓展到外部协作,还推动了整个供应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行为。
逆向物流与绿色供应链是我国物流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树立绿色理念、推进绿色创新以及开展绿色协作,我们能够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正如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刘晓红所指出的那样,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并实践绿色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贡献力量。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共同营造绿色的消费环境,共同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