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中的社会环境描写及赏析(骆驼祥子环境描写的摘抄加赏析有哪些)
骆驼祥子的环境描写及其赏析
骆驼祥子,这部老舍笔下的经典之作,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艰辛与黑暗的社会环境。其中的环境描写不仅为故事背景增色,更突显了主人公祥子的命运波折。
1. “四外什么也看不见,就好像全世界的黑暗都在等着他似的。” 祥子仿佛身处黑暗的漩涡中,挣扎前行。这种描写展现了社会的无情和冷漠,暗示了祥子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他的盲目乐观在黑暗的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2. “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这里的环境描写与社会的黑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祥子对不公命运的反抗和无奈。雨本身是无情的自然现象,但在这样一个不公的世界里,它成为了压迫和苦难的象征。
3. 描写车夫们的艰辛生活,“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拉晚儿’,所以只能早早的出车。”这不仅揭示了社会的残酷现实,也展现了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他们的车破,不得不辛苦劳作,为了生存而挣扎。
4. “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祥子的坚韧和生命力。他在苦难中不屈不挠,像一棵树一样顽强生长。
5. “他的希望与开心,终究被社会的黑暗所吞噬。” 这里的描写为下文祥子的车被抢做了铺垫,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残酷和无情。
6. “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 这句话揭示了社会的金钱至上观念,以及金钱对人们理想的侵蚀。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往往为了金钱而舍弃理想,走向堕落。
7. 描写祥子的体力和步态,“他的腿长步大,跑起来非常稳。” 这展现了祥子作为一个劳动者的优秀素质,同时也预示了他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8. 风力的描写,“风吹弯了路旁的树木,撕碎了店户的布幌……” 这里通过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展现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安。而祥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坚韧前行,展现了他的顽强生命力。
骆驼祥子中的环境描写为故事增色不少,不仅展现了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也突显了祥子的坚韧和生命力。这些描写与人物的情感和命运紧密相连,为故事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骆驼祥子中的环境描写具有深刻的意义和象征意义。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也反映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以下是对骆驼祥子环境描写的赏析:
一、烈日炎炎的环境描写:
在骆驼祥子中,对于天气的描写生动展现了社会的残酷和无情。例如,烈日炎炎,炎热的气温令人难以忍受。这种环境对于底层的劳动人们来说尤为残酷,而祥子在这样的天气下依然坚持劳作,体现了他的坚韧和毅力。这种坚韧和毅力在社会的压迫下显得微不足道,祥子的悲剧命运在这种环境下显得更加引人深思。
二、城市与乡村的对比:
小说中,天桥、鼓楼、白塔等牌楼、街道、小巷以及车厂等构成了祥子生活的城市环境。这个环境充满了喧嚣和混乱,与乡村的宁静和祥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城市与乡村的差异,也反映了祥子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对乡村的怀念和对城市的渴望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复杂的人物性格。
三、社会背景的反映:
环境描写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背景,如军阀、特务、车厂主的丑恶面目。这些社会恶势力对祥子的压迫和剥削,使他从充满希望走向堕落。这种环境描写不仅展示了社会的黑暗面,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四、景物的象征意义:
在骆驼祥子中,景物描写还具有象征意义。例如,祥子的车不仅是他劳动的成果,也是他生活的希望。这辆车象征着祥子对于生活的憧憬和追求,也象征着他在这个社会中的挣扎和困境。当祥子的车被抢或被毁时,他的希望和梦想也随之破灭,这种象征意义更加深刻地展示了祥子的悲剧命运。
骆驼祥子中的环境描写具有深刻的意义和象征意义,它们展示了社会的背景、人物的命运以及人性的复杂和矛盾。这些描写使故事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也使读者对人物的命运更加感同身受。骆驼祥子环境描写及其赏析
在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中,环境描写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塑造了人物的性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以下是对其中几处环境描写的摘抄及其赏析。
一、六月十五那天的环境描写: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出来,地上已经下了火。马路上一个水点都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很高,与天上的灰气连接起来,结成一片恶毒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人,处处敝闷,整个老城就像烤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
赏析:这一段的环境描写生动地描绘了旧社会的炎热和沉闷,反映了社会的压抑和人民的苦难。这样的天气象征着祥子所处的社会环境,也预示着祥子的生活将会充满艰辛和挫折。祥子在这样的天气下仍然坚持工作,体现了他的坚韧和毅力。
二、祥子出了曹宅的环境描写:
祥子出了曹宅,大概是冬季一天里最可爱的时候。这一天特别的晴美,蓝天上没有一点云,日光从干冷的空气中射下,使人感到一些爽快的暖气。鸡鸣犬吠,和小贩们的吆喝声,都能传达得很远。洋车都打开了布棚,铜活闪着黄光。便道上的骆驼缓缓稳当地走着,整个老城处处动中有静。
赏析:这一段的环境描写展现了冬季的晴朗和美好,与祥子的心情形成了对比。在经历了种种挫折后,祥子终于有了一丝的轻松和愉悦。这种环境描写也预示着祥子的生活可能会有所改变,但好景不长,随着后续情节的展开,祥子的生活又将陷入困境。
三、暴雨前的环境描写:
他在桥上立了许久,世界像是已经死去,没一点声音,没一点动静。灰白的雪花似乎得了机会,慌乱的、轻快的,一劲儿地往下落,要人不知鬼不觉地把世界埋上。到四点多钟,黑云开始显出疲乏来,绵软无力的打着不甚红的闪。
赏析:这一段的环境描写展现了暴雨来临前的压抑和紧张氛围,预示着社会的动荡和不安。这种环境描写与祥子的心理形成了呼应,体现了他的无助和绝望。在暴雨的洗礼下,祥子的生活将更加艰难。
《骆驼祥子》中的环境描写不仅展示了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还与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紧密相连,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通过对这些环境描写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部小说的内涵和价值。在这炎炎夏日,天空一片灰蒙蒙的景象已经逐渐散去,虽然不再憋闷,但阳光的炽烈却愈发逼人。阳光之下,无人敢于抬头直视太阳的位置,只觉得四处都耀眼难当。空中、屋顶、墙壁、地面,一片白亮,白中透红,宛如一个巨大的火镜自上而下展现,每一缕阳光都像是这面火镜的焦点,晒得一切事物都仿佛要燃烧起来。
祥子在这白光之中,仿佛无所适从。他低着头,默默地拉着车,仿佛被世界遗弃,没有方向,没有目的,浑浑噩噩。身上粘着一层粘汗,散发出馊臭的味儿。脚下,鞋袜与脚心黏在一起,犹如踩着湿泥,极不舒服。尽管他本不想喝水,但见到水井还是忍不住靠近,灌下一大口。他并非为了解渴,而是享受那井水带来的丝丝凉意。这凉意从口腔到胃中,让他忽然感到凉爽,身上的毛孔猛然收缩,打个冷战,令人舒畅。随后,他忍不住连连打嗝,仿佛水要往上涌。
此时的街景也别具一格。街上的柳树仿佛病了一般,叶子带着一层灰土,在枝头打着卷。枝条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没有一丝水迹,干巴巴地闪着白光。路边的尘土被热气扬起,与空中的灰气相接,形成一片恶毒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颊。整个城市仿佛一个被烧透的砖窑,让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了鲜红的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就连柏油路也开始软化,铺户门前的铜牌仿佛都要被晒化。
街上异常清静,只有铜铁铺里传出令人焦躁的丁丁当当声。拉车的人们虽然知道不活动就没有饭吃,但也懒得张罗买卖。有的人把车停在阴凉处,支起车棚坐在车上打盹;有的人则钻进小茶馆喝茶;还有的人根本不出车,只在街上闲逛,寻找是否有出车的可能。那些正在拉车的,即便是最帅气的小伙子,也甘愿丢脸,不敢再快跑,只低着头慢慢前行。每一个井台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论刚拉了几步,只要见到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便和驴马一同在水槽里灌个够。更有甚者,因中暑或发痧,走着走着便一头栽在地上,再也无法起来。
这段文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笔触,将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艰辛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环境的炎热、干燥、憋闷与祥子的疲惫、无助、困惑的心境相互映衬,让人感受到他的生活的不易和遭遇的悲惨。而街头的景象则更加烘托出祥子的艰辛和生活的残酷现实。这一切的描绘都让人感同身受,为祥子的命运感到担忧和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