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沙五一大道

环保要闻

PPP助力环保企业迎数十倍订单

来源:www.huanbaole.com    编辑: 环保网     时间:2025-07-31点击:

<摘要>

PPP模式已呈现合力推动的局面。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部署推广PPP模式,使其成为稳增长的关键。环保领域作为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受益于PPP模式,迎来订单密集期。

PPP模式是一种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允许私营企业与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当前的经济下行和地方债务负担沉重的背景下,PPP模式激发了市场活力,成为改革的重要举措。随着政策的持续加码,环保企业将通过PPP模式获得大量订单,项目体量将以往倍增。

财政部门发布的规范指引明确了PPP项目的财政承受能力,同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示范项目中,环保领域项目占据重要地位,涉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环境综合整治等业务。地方积极推广PPP模式,环保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碧水源、万邦达等环保上市公司已通过PPP模式成功斩获大单。随着更多扶持政策的出台,环保企业通过PPP模式承接的项目将大幅增加,业绩有望持续增长。污水治理成为环保领域推广PPP模式的重点,桑德环境、国中水务等公司在PPP项目中也有所斩获,并持续拓展业务。

环保企业将借助PPP模式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订单数量将大幅增长,业绩有望持续提升。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生活垃圾处理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在这个领域,维尔利公司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和服务,在2013年10月成功中标广州市生活垃圾BOT项目。不仅如此,他们在常州开展的餐厨垃圾BOT项目也已经在2014年6月启动试运营。据悉,该项目一旦全面投入运营,预计每年将带来高达3831.7万元的营业收入。

除了民营资本的积极参与,PPP模式也为地方公用事业平台型公司、拥有地方资源的上市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些企业正在PPP大潮中大展身手,共同推动城市的绿色变革。

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凭借其敏锐的政策洞察力和强大的实力及公信度,在PPP项目中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尤其是与地方密切合作的PPP项目,国企凭借其在间的深厚关系,更容易获得地方的信任。以北京国资委旗下的首创股份为例,他们在2014年通过BOT、TOT、收购兼并等方式进一步开拓了水务市场。目前,该公司的水务投资与工程项目已遍布全国49个城市,形成了全国性的布局。他们还在固废处理行业积极投资、收购,业务已扩展至全国14个省市。

地方国企如武汉控股、中原环保、瀚蓝环境等也在PPP项目中斩获颇丰。例如,武汉控股与碧水源合作成立的合资公司,其中武汉控股占51%的股权,这一合作将进一步扩展其在水务、环保等领域的发展空间。

红极一时的PPP模式并非完美无缺,它仍然面临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投资者在择股时也需要保持警惕。目前,PPP模式的法制建设尚不完善,配套的法规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北京水十厂项目为例,该项目作为北京市第一个采用国际招标的BOT市政供水设施项目,早在1998年就已立项。由于项目核准批复过期、林地使用、输水管道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该项目直至2012年年底才动土,至今仍未投入使用。这只是一个缩影,类似的问题在PPP项目中并不少见。对于投资者来说,深入了解PPP项目的风险和问题,是做出明智投资决策的关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