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办案差异大?环保部:有些地方不敢查不愿查
在环保的道路上,我们的国家正在稳步前行。今年前五个月,安徽、浙江、福建和广东等省份的环保部门频频发出严厉的执法声音,他们查处环境案件的数量超过了千件,向公众展示了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决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地方如江西、海南的执法情况却显得安静,案件查处数为零。北京、天津、安徽、广西、重庆等地的案件数量也寥寥无几,三亚等七地市更是在五个月内未结一案。
环保部环监局局长田为勇在通报这一现状时,对某些地区的执法情况提出了批评。他明确指出,地方办案数量的差异并非偶然,背后反映出部分地区对环境执法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执法积极性不高。部分地区存在不敢查、不愿查、不会查的问题,环境执法能力明显跟不上日益繁重的监管任务。
在环保部的统计中,全国前五个月的环境违法案件总数达到了惊人的数字。其中,按日连续处罚案件数量显著上升,罚款数额巨大;查封扣押案件和限产停产案件数量也有所上升,显示出环保法的“钢牙”威慑力。移送行政拘留和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机关的案件数量也在增加,执法力度持续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如福建、安徽等地在执法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如开展执法“走基层”,实行“南北互查”,这些做法大大提高了基层办案能力,得到了环保部的高度肯定。江苏省泰兴市在环境执法方面表现出色,他们充分利用新环保法等法律法规赋予的权限,形成了敢于亮剑、持续发力的环境执法高压态势。
尽管我国在环境执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各地之间的差异仍然明显。环保部门应继续加大执法力度,提高环境执法能力,确保环保法律得到严格执行。公众也应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家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环保部门的强势执法下,泰兴市在今年1至5月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据环保部透露,泰兴市环保部门在此期间共执行了92起行政处罚,总罚款金额高达900多万元。对于违法行为,部门采取了查封扣押、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以及刑事移送和行政拘留等措施。
这位负责人不仅详细介绍了泰兴市的执法情况,还分享了福建等省的宝贵执法经验。在福建,环境执法“走基层”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省环保厅派出经验丰富的督导组深入重点市(县),以“老师带徒弟、老兵带新兵”的方式指导案件查办。为激发执法人员的积极性,福建省环保厅还专门致函地市,建议对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表彰和嘉奖。这些举措使得福建省在查办环保法四个配套办法重点案件数量上跃居全国首位。
其他省份也在积极行动,如安徽省组织的“南北互查”大练兵活动,以及福建、河北等地在执法工作中运用高科技设备如无人机、无人船和移动执法设备等。重庆、广东、吉林等地则加强了与司法机关的联动协作。这些措施都大大增强了环保执法的效率和力度。
在环保执法的高压态势下,许多企业不敢再轻举妄动。浙江省金华市一家制膜企业负责人表示,严厉的行政处罚使他们不敢违法。与此一些群众也积极参与到环保执法中来,举报违法企业。
以广东省肇庆市的蓝宝石稀有金属公司为例,当车间存放的半成品释放的异味影响到附近居民时,接到投诉的肇庆市执法人员立即采取行动,清理半成品、拆除生产设备,并处理积水,彻底消除了异味。水岸名都小区业主们通过赠送锦旗表达了对执法人员的感激之情。
在江苏省射阳县的几个镇区,群众举报了十多家证照不全、污染严重的非法塑料回收加工点。环保部门接到举报后,迅速调查并联合其他部门彻底取缔了这些违法企业。
这些实例充分展示了环保部门执法的决心和成果,也体现了群众参与环保、支持执法的积极性。在环保执法的路上,我们期待更多的成果和更多的群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