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新媒体环境下,营销传播还有几个大坑!
随着七月盛夏的脚步渐近,朋友圈内的热点事件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就在刚刚过去的半个月内,一连串的大事件在社交媒体上激起了千层浪。
在七月的第一天,一项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正式生效。这一政策调整意味着,包括Html5游戏在内的所有游戏在上线前都必须申请游戏版号。这一变化让原本可以“裸奔”上线的游戏行业感受到了压力。在地推现场,身着《大话西游》文化衫的小分队依旧忙碌在大街小巷。游戏行业的这场变革只是近期朋友圈内众多热点事件之一。
紧接着在七月八日,航班管家发起的一场活动引发了广泛关注。活动一开始,其创意和新颖性让人眼前一亮,但很快便遭到了网友的质疑。迅速淹没了原本的赞誉之声。与此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在同期上映,虽然微博话题阅读量达到了惊人的数字,却陷入了口碑危机。观众对这部影片的评价褒贬不一,甚至有人认为其是“情怀炒作”。
而在七月十二日,papi酱在美拍等八大平台的直播同样吸引了大量关注。尽管在线人数突破了2000万,但直播效果却未能达到预期。网络上充斥着关于内容质量、互动性等问题的批评声。与此“艾克里里”等本土网红却受到了热烈追捧。
这些看似机缘巧合的营销传播事件背后隐藏着更大的危机。这些事件虽然剧情各异,但结局却惊人的相似:舆论失控。究其根本,是因为这些事件都掉入了营销传播中的常见陷阱。
是“窗户陷阱”。在这个陷阱中,企业或公关公司试图通过控制信息渠道来影响舆论。他们活在一个假设之中:信息渠道是可以控制的。现实却是残酷而瞬息万变的社交媒体环境让这种假设破灭。信息的传播模式已经从窗户模式转变为筛网模式。在这个模式下,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远比企业或公关公司的遮掩更为重要。删帖、撤稿等掩耳盗铃的手法只会加深受众的负面印象,而无法真正消除负面影响。真正的解决之道是坦诚面对问题,真诚地与公众沟通。
是“花篮陷阱”。许多手游和网红在成名过程中往往夸大其优点或展示其独特之处以吸引关注。这种夸大和堆砌往往适得其反,进入了饮鸩止渴式的“花篮陷阱”。在这个陷阱中,企业或个人过分夸大自己的优点或打道德和法律的插边球以求迅速上位。然而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可能带来关注度和利益但最终会导致信任度下降甚至口碑崩塌从而给企业或个人带来长远的损失因此企业或个人需要在展示优点的同时注重真实性和可持续性避免进入花篮陷阱。
在这个信息传播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面对营销传播中的陷阱避免因为短视和急功近利而陷入其中只有真正理解并尊重受众的需求以真诚和可持续的方式与公众沟通才能赢得真正的信任和成功。在当今营销传播领域,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与误区。许多广告商仍沉迷于传统的营销手段,试图通过昂贵的渠道和宣传手段来推销自己的产品,却忽略了真正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核心要素——优质内容。这种现象在多个案例中都有所体现,比如某手机品牌的模糊宣传,以及新兴地推平台与某些营销活动的差异。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
让我们来看看一些营销传播中的“脸谱陷阱”。在戏曲中,脸谱是帮助观众识别角色的重要标识。在营销中过度依赖脸谱式的标签和符号,可能会陷入困境。品牌过度依赖标签而忽视真实的核心价值,一旦这些标签被打破,品牌就会面临巨大的风险。例如,Papi酱和《大鱼海棠》的案例都展示了过度依赖标签和符号的风险。品牌需要认识到,苦心经营的品牌和标签并非永恒的金山,而更像是一个脆弱的气球。一旦过度包装被打破,气球就会破裂。品牌应该更加注重内容的真实性和质量,而不是仅仅追求表面的标签和符号。
接下来是“喇叭陷阱”。许多品牌在营销中误将渠道传播作为核心传播点,结果陷入了困境。他们像当年农村人民公社那样,试图通过大喇叭占领市场,但却忽视了内容质量的重要性。事实上,渠道的垄断并不等同于市场的占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内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内容的价值已经超越了渠道的价值。品牌应该更加注重内容的制作和创意,而不是仅仅追求渠道的占有。喇叭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传播什么内容以及如何传播这些内容。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采用直达用户的地推或线下渠道模式是一种有效的策略。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精准地找到目标用户群体。地推或线下渠道具有地域和人群的精准性优势。相比于昂贵的广告和宣传手段,地推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的精准投入和分配。通过与用户的直接互动和交流,品牌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和市场动态,从而更加精准地满足用户需求。注重内容的制作和创意也是关键所在。优质的内容不仅能够吸引用户的关注,还能够增加用户的粘性和忠诚度。品牌应该注重的创作和输出,通过高质量的内容来建立品牌形象和用户信任度。
在当今营销传播领域,我们需要摒弃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手段,更加注重内容的真实性和质量。通过直达用户的地推或线下渠道模式以及注重内容的制作和创意,品牌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并实现持续发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才能够吸引用户的关注并建立品牌的长期价值。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营销手段以实现品牌的长远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合作模式的创新日新月异。例如,Uber与地推吧的合作模式便是其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地推人员聚焦在司机能停留10分钟的地方,如加油站、洗车店和停车场等,直接与司机进行面对面的推广交流。这种策略的背后是经过地推吧的实际测试,发现完成司机下载、注册、了解操作流程的整个过程确实需要大约10分钟的时间。这种近距离的推广方式不仅提高了效率,更增强了用户与产品之间的真实互动。
这些司机是实实在在的潜在用户,相较于传统的推广方式,地推更能保证用户的真实性。我们可以与CP合作设置推广门槛,有效防止恶意刷量。地推或线下渠道不仅可以带来用户教育,让产品的使用者得到第一时间的反馈与帮助,更能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加深用户对产品的第一印象。这种交流是品牌推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于塑造区域化品牌,加速产品在用户心智中的扎根。
事实上,不仅是大话西游等手游与地推吧的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爱投资、口碑、广金所等也与地推吧有着良好的合作经历。部分互联网金融产品更是实现了高达6%的投资率。新美大、滴滴等依旧坚持地推,证明了线下渠道的重要性。与此小线上互联网模式的转变和oppo、vivo线下渠道模式的崛起,也验证了人与人当面沟通的有效性。
对于选择线下渠道,公司可以选择自建团队或与第三方平台合作。自建团队虽然能深度掌握渠道,但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并非所有互联网公司都适合此方式。与第三方平台合作成为了一种更加高效的选择。在选择合作平台时,我们需要考察其是否拥有广泛的推广渠道、成功的操盘经验以及标准化的执行方案和专业的执行团队等。融资情况也是评估一个地推公司是否可靠的重要参考因素。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一些成熟的地推公司完成了多轮融投资,如“地推吧”、“众众”等。
真实表达与实时交互的直播模式也逐渐崭露头角。在信息被过滤的时代,我们充分利用直播的筛网模式,注重传播内容的关键词化,让真实的自己得到正确的理解。直播比任何传统媒介更能全面、立体地呈现自我。衍生而来的“直播+电商”、“直播+旅游”等模式不仅拓宽了直播的内容形态和市场空间,更是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拉近了传播主体与受众的心理距离。
直播模式验证了从产品经济转型为“体验经济”的趋势。其核心从生产者转向消费者,让受众看到不完美但真实的偶像。这也是众多明星选择通过直播与粉丝互动的原因。
去中心化的“网红”或“IP”模式也逐渐受到关注。原创优质内容是产业价值链上的核心,因此我们应该聚焦于打造重磅的“网红”或IP。成功的网红就是一个独立IP,他们自带粉丝和流量,具备原创垂直和势能特点。如活跃在各大平台的美食、美妆、萌宠等领域的网红,他们都是垂直类内容的生产者,具备强大的流量吸引力。他们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分发优质内容,更在于为用户贴上可识别标签并引导消费。像迪士尼通过不断创造不同版本的IP故事,成功引导粉丝“养”IP的状态。这种新的模式创新了产业的未来走向。成为真正的网红,需要经历两个阶段——跃升与沉淀。
第一阶段:构建内容联想群。在这一阶段,讲好一个故事至关重要。故事是网红经济的基石,包含了角色、悬念、情绪和细节四个核心要素。鲜明的角色分工产生冲突,引人入胜的情节布下悬念,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受众在传播主体的情感渲染下,自觉代入情境,深化参与感。细节则是故事的点睛之笔,为新闻增添观赏性。就如迪士尼多年来不断创造新的故事,激发全球观众的情感共鸣,形成持久的内容联想。
第二阶段:塑造人格战略。最好的内容源于个体,而人格化是网红或IP连接的核心。连接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成功呈现人格化内容。如乔布斯、罗永浩等人,他们自身就是品牌,是人格化的存在。在新媒体时代,我们需要摒弃刻板印象和伪装。真实才是硬道理,别再以为华丽的表象能蒙蔽所有人的双眼。我们需要打破思维定式,坦诚沟通,将外表的装饰转化为内在的实力。
在这个新媒体环境下,我们需要拆除思维的“围墙”,展现真实的自我。打开“天窗”,说亮话,将“外墙”转化为“内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成为被轻易的目标,收获惊喜与成长。内容人格化是我们的方向,真实的自我则是我们的力量。让我们一起在这一路上探索、创新,成为不可复制的网红!
在这波网红潮流中,让我们一起蜕变、成长。让我们用心讲好每一个故事,展现真实的自我,打造独一无二的人格魅力。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媒体时代,让我们共同书写网红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