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沙五一大道

环保要闻

抄底东北!营商环境革新 聪明资金开始“掘金”

来源:www.huanbaole.com    编辑: 环保网     时间:2025-08-15点击:

东北的AI新纪元:企业家王云峰的勇敢掘金之旅

近日,王云峰的身影频繁穿梭于黑吉辽三省之间。这位年仅四十一岁的企业家,自2017年创立易启科技以来,仅用一年时间便在东北三省完成了投资布局。他的故事,与东北的振兴紧密相连。

王云峰曾在惠普中国服务长达十五年,之后决定踏上创业之路。他选择了东北作为投资创业的起点,被当地的热情所打动,更看到了东北在振兴过程中的巨大发展机遇。他所从事的AI行业,在全球都处于前沿领域,尤其在东北,发展潜力巨大。他坚信,只要抓住机会,便有可能成为区域内AI行业的领军者。

年初,亚布力阳光度假村的事件将全国的目光聚焦于东北,关于“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议论再次泛起。实际上的东北正在经历宏观经济和营商环境的悄然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如王云峰一样,看好东北的发展潜力,纷纷前往投资兴业。

王云峰在大学期间专攻计算机专业,对于AI领域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独到的见解。尽管很多人对投资东北持怀疑态度,但他却坚定地选择了这里。在他看来,东北的经济增速已经趋于平稳,营商环境也在逐步改善。更重要的是,东北拥有众多大学,人才和科研优势不容忽视。

对于为何选择东北,王云峰表示:“创业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当地的创业环境、人才优势、相关政策等。”他认为,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受到资金大肆追捧的AI行业,在东北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这也意味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据了解,黑龙江、吉林、辽宁的GDP增速正在逐步回升。虽然目前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积极因素正在不断积聚。王云峰信心满满地表示,易启科技产业园将在长春开工建设,将成为吉林省首个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工智能产业园区。

与王云峰一样,王浩也在东北找到了他的事业方向。他致力于将东北的名优土特产通过互联网推向全国各地。他认为东北地区物产丰富,更有一些藏在深山无人识的宝藏,他的目标就是将这些宝藏植入互联网的基因。

抢滩东北的企业家不止王云峰和王浩。京东集团的刘强东、绿地集团的张玉良等知名企业家也纷纷在东北寻找投资机会。他们认为,国家政策推动、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以及营商环境的改善都为东北经济“回暖”创造了条件。

在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的推动下,许多项目已经开始落地。如北京明日宇航东北航空基地、中国集团公司沈阳技术转移中心等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的周丽莎副研究员表示:“有眼光的企业家才会开始‘掘金’东北。”这些企业家看到了东北的巨大潜力,正在这里开启新的商业旅程。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长景俊海针对东北地区投资环境的相关问题做出了回应。他明确表示,“投资不过山海关”、“东北崩溃论”这些说法并不客观。在吉林,形象是吉祥如林,客商更是如云,投资已经过山海关。

景俊海强调,东北经济的问题被舆论畸形放大,原因被简单化,这是舆论层面与实际层面之间存在反差的重要原因。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肇勇也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东北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客观结果。随着东北的改革振兴不断推进,新动能正在形成并发挥效率,资本逐利加上政策红利,使得“掘金”东北成为企业界的共识。

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东北,拥有产业配套优势和丰富的物产,一直受到外界的关注。以吉林省为例,自从提出投资拉动战略措施后,省外投资逐年增加,在总体投资中的占比也在不断提高。近年来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速下降,排名在全国各省中靠后,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北的招商引资。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金融与经济紧密相连。在新一轮的东北振兴中,金融的助力至关重要。尽管近年来有关唱衰东北的声音不断,一些金融机构对东北的企业和项目采取冷处理,但一些民间金融投资机构的目光已经瞄向东北。

高生是一位在体制内工作多年的合伙人,现在成为北京一家投资公司的合伙人。他主要关注医药健康领域,并前往东北考察医药企业寻求投资机会。他认为,只要企业基本面和未来发展空间足够好,无论企业位于东北还是其他地方,都可以成为投资目标。高生认为,尽管东北的民营经济发展不如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但并不代表没有机会。现在东北企业估值已经具有一定的“洼地效应”,如果能够找到好的投资项目,将会是非常不错的投资。

平洪涛是上海玫瑰资本的总裁和创始合伙人,他和他的团队一直关注东北的经济状况。他们认为在国内经济周期的影响下,东北经济也会有起有落。从大趋势上看,东北经济在经过连续多年的下滑后已经形成价值洼地。他们已经在东北地区进行了有限的投资布局。平洪涛表示,未来的东北经济将迎来一个不同于以往的长周期巨变形态。目前玫瑰资本已经在肇东地区投资了一家粮食深加工企业并在大连对接当地特色尖端技术企业并已完成个别项目的股权投资。他还表示投资行业对东北地区企业的看法使得在东北地区很少面对来自同行业的竞争这对于股权投资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部门和企业主的配合也非常关键此前的大环境的确有待改善这也是影响股权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总之随着东北经济的企稳回升一些先知先觉的投资人已经开始在东北地区寻找投资机会期待着在这片土地上收获丰厚的回报。随着东北三省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部门的态度和行动正在发生深刻转变。

据东北当地媒体报道,北京中和科技产业基金和北京中菊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即将入驻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其中,北京中和资本管理公司发起设立的辽沈地区首只公募基金已经提交至证监会审批。这一动态表明了资本市场对东北地区的看好,也反映出营商环境优化对吸引资本的重要性。

丁肇勇指出,资本是逐利的,而东北拥有智力优势、产业基础和自然区位优势。在经历连续几年经济失速后,理性的资本开始关注这个区域,并尝试布局。这一决策的背后,反映出营商环境优化对于吸引资本的重要性。孙志明也提到,东北营商环境正在逐步改善和优化,从而吸引更多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为了改善营商环境,吉林省设立了软环境办公室,辽宁省则成立了由省委书记和省长任组长的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了全国首个营商环境建设监管局。这些举措表明了东北地区改善营商环境的决心和行动。

张林这位东北的私营业主感受到的变化尤为明显。他提到,以往去一些职能部门办事需要提前找人,现在即使不求人也能顺利办事。办税的效率也明显提高,节省了很多时间。他还注意到办税服务大厅的改进,如设立显著位置的提示标牌和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

高明是一位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人,他也感受到了东北营商环境的变化。他提到,以前去东北一些职能部门办事会有种“直不起腰板的感觉”,但现在工作人员的态度和工作效率都明显有所改观。

周丽莎提到的一组数据进一步证明了东北三省在营商环境方面的努力。吉林省和辽宁省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取消调整行政职权,市场环境逐步改善。

尽管东北的营商环境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蜕变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特别是地级市、县镇的营商环境,改善的空间还很大。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提出的奖励政策不能兑现的问题仍然存在。一些手续虽然按规定应在一定时间内办理完毕,但实际上仍有改进的空间。

赵军是南方一家企业的高管,他对东北的营商环境有着深入的认识。他认为,虽然东北的营商环境在逐渐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需要重视和改进的问题。他特别提到地方不能兑现奖励政策的问题以及手续办理的实际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进一步改善东北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以便进一步优化东北的营商环境并推动经济发展。在工商业界,企业的日常运营往往涉及到众多繁杂的手续和流程。有时,企业在办理工商登记变更时,急需迅速完成手续,但在东北某些地区,这一流程却时常被拖延至一天才能完成。赵军指出,这种情况实际上反映出了一种服务意识的缺失,相关部门未能站在企业的角度灵活变通。他进一步提到,大型企业在找到相关领导后能够提前办理完成手续,而中小型企业由于无法接触领导,只能无奈地等待。这种境况对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

赵军还以东北某机场为例,强调了改善营商环境不仅仅是提高部门的办事效率。他提到,机场的到达厅和出发厅之间的自动扶梯长时间维修,给携带大件行李的旅客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东北个别城市的机场、火车站出租车候车区秩序混乱,存在高价出租车、强行揽客等不文明行为,严重影响了外地人对东北地区的印象。这些看似细微的小事,实则反映出营商环境中深层次的问题。

丁肇勇也谈到了东北营商环境改善的重要性,并指出这实际上是东北人行为观念的转变过程。他强调,东北不能回避存在的问题,而应通过实际行动、政策规范来积极改善营商环境。年初黑龙江省曝出的企业家雪地陈情和雪乡宰客事件后,部门迅速应对解决问题,正是营商环境改善的一种积极信号。

李宏伟是东北地区一家上市公司的副总经理,他分享了与地方打交道的经验。他认为,虽然东北地方对外来投资持欢迎态度,但并非“饥不择食”。现在的招商引资更像是科学合理的“选”商“择”资。一些符合产业政策、能够实现绿色发展的朝阳企业更受青睐。他也提到各地文化差异使得办事风格不同,建议外来企业在投资前详细了解当地政策和文化。

专家周丽莎提醒外来企业,在投资东北时应充分理解东北三省各自的优势。她指出,东北地区在重型制造业、农业发展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随着国企混改的推进,外来企业也有机会参与其中。孙志明也提到了国企混改的机会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投资机会。

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正在逐步改善,但仍需各方共同努力。外来企业在投资前需要充分了解当地政策和文化,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做出决策。东北地区也在积极打造优势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为外来企业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东北地区也欢迎有实力的外来企业积极参与国企混改,共同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孙志明指出,东北三省的年度工作报告中所强调的重点发展产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确定的具有地方优势的核心产业。这些产业在招商引资方面享有更多的优惠政策,预示着未来这些产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对于寻求发展的企业来说,关注这些产业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丁肇勇进一步阐述说,报告中提到的项目既有持续推进的,也有未来规划的。对于那些正在积极推进的项目,投资者应重点关注。因为这些项目已经在实施阶段,甚至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此时外来资本介入的机会相对有限。对于那些被提及要求加快推进的项目,更应引起投资者的特别关注。这类项目往往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支持和政策倾斜。

具体而言,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和数字创意等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都是当前被重点提及的领域。这些领域不仅代表了东北三省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对于想要投资东北的企业来说,结合地方的工作报告和十三五产业规划,重点关注这些领域,将会发现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潜力。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将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收益和可能性。商家们应该密切关注这些领域的动态,以便及时把握投资机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