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沙五一大道

环保要闻

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学院和环境与设计学院的共

来源:www.huanbaole.com    编辑: 环保网     时间:2025-08-12点击:

从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学院与设计与环境学院联合推出的跨学科课程,新生们正迈入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自2021年8月起,这两个学院的联合课程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视野和无限的可能性。

这些新生将有机会深入由两大学院共同打造的创新共同课程,并从中选择心仪的主副修和双专业组合,涵盖工程、设计和环境等多个领域。他们将被赋予选择权、广阔的学习范围和自主性,得以全面培养不同领域的专业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从业者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以电动汽车工程师为例,他们不仅需要深厚的专业技术知识,还需拥有设计眼光,并了解新技术的运作原理。同样,建筑师在开发净零能耗建筑时,除了美学和设计知识,还需掌握绿色技术、数据和人工智能等跨学科知识。

新加坡国立大学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并认识到跨学科学习在解决复杂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工程学院与设计与环境学院的课程被巧妙地融合,实现技能的相互渗透。高级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何德华教授表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程和设计的融合案例,如智能手机、电动汽车以及净零能耗建筑等,都突显了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

为了确保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这些共同课程是由由10名新加坡国立大学学者和6名行业领袖组成的特别小组制定的。他们从雇主的角度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未来劳动力技能,确保学生能够为不同的职业道路做好准备。

特别小组成员、资深城市规划师及建筑师蔡君炫博士强调:“我们需要新一代的跨学科人才,他们应当能够寻求有效的综合城市解决方案,保障和提高生活水平。”与此DSO国防科技研究院首席执行官张志赫先生在评论不断变化的工程环境时指出,新课程的设计将“在我们的科技生态系统中创造更强大的协同效应和能力”。

黄文森教授,WOHA建筑事务所的联合创始人,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实践教授,认为科技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将极大影响设计和创新的未来。他强调,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共同课程为学生打通了设计目标、灵感和技术之间的桥梁,这一举措非常及时。

这些全新的跨学科课程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职业规划,设计自己的学位课程。毕业条件包括完成40个单元课程,其中包括共同课程、通识教育模块、工程与设计跨学科技能的模块、综合项目以及所选专业的模块和10个模块的无限制选修课程。

例如,工程学院的学生可以选择土木工程专业为主修,同时选择项目管理学或建筑学作为辅修课程,在四年内完成学士学位,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教育模式将刺激整个创意产业在思维模式上的转变,为未来的创新和进步培育人才。重塑工程学教育:新加坡国立大学跨学科培养精英工程师

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学院院长程文耀教授坚信:“我们正面临重塑工程学教育的绝佳机遇,目标是培养出既‘博学多才’又‘专业精湛’的工程师。”身为电机与电脑工程系教授的他,还是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归国科学家团队的重要一员。

当下,跨学科攻读第二专业或辅修课程的工程学院学生仍属少数。但随着新课程结构的逐步推进,程教授表示:“我们将积极引导学生接受这种‘混合’式的培训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受益。”这种跨学科的教育模式旨在打破传统工程教育的界限,使学生能够在更广阔的视野下掌握技能和知识。

与此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院长、建筑与建设学教务长讲座教授林棋波也强调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他说:“为了培养下一代专业人士,让他们能够设想、创造和管理未来的弹性城市,我们需要在本科阶段就激发学生的跨学科学习热情和合作精神。”通过早期的跨学科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复杂问题,并能够应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

林教授进一步指出,与工程学院的独特合作能够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术上取得卓越成就,还能够为他们开启新的职业道路和机遇。通过这种跨学科的教育方式,新加坡国立大学正努力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挑战、具备创新精神的工程师。

新加坡国立大学正通过跨学科的方式重塑工程学教育,旨在培养出既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又能跨学科合作的工程师。这种教育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还能够为未来的城市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