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超汇烤肠车间环境恶劣 过期肠照用不误(图)
经过深入调查和亲身体验,记者揭露了河南超汇实业有限公司烤肠生产车间的惊人内幕。不需要任何健康证明,不要求体检,就可以轻松成为这里的一线员工。车间环境恶劣,进出无需消毒和洗手,门口更是恶臭刺鼻。
记者按照网上的招工信息,轻松进入这家企业。在门卫室的访客登记表中,记者发现一天之内有近20人前来面试,大多数都是普工。在人力资源部,记者应聘普工,简单提供了身份证和照片后,便轻松过关。这里的工作人员并未要求记者提供任何健康证明或进行体检。
车间内的环境令人震惊。男更衣室的灯光昏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发霉的气味。参观通道的铁制楼梯锈迹斑斑,很多地方都是剥落的铁屑。墙壁上粘着的死蝇子让人恶心。透过浑浊的玻璃,可以看到车间生区的工人在将肉浆推向灌装机器。而车间门口更是恶臭刺鼻,让人无法忍受。
据了解,这家企业主要生产烤肠和火腿肠,是全国第二大烤肠生产销售企业。其生产过程却令人质疑。记者发现,做火腿肠时,只使用鸡脖肉和鸡胸肉,一点猪肉都没有;做烤肠时,除了鸡肉还会用一些槽头肉和过期或回收的产品。
在入职培训中,记者了解到该企业成立于2003年,主要生产“超汇”“E度”“齐心”“金超汇”“优汇”等系列烤肠产品,以及“九节鞭”“双节棍”“煎烤旺”等高温火腿肠产品。即使是这样一家大型企业,其生产环境和用料选择也让人堪忧。
不需要任何健康证明,第二天就可以上班。这样的门槛让人担忧员工的健康状况和产品的安全性。车间环境的恶劣和用料的秘密让人对这家企业的产品产生质疑。这家企业的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影响了整个烤肠市场的形象。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尽快介入调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
探访车间:高温之下九节鞭生产背后的故事
在一个刚刚开学的季节,记者带着好奇的心情,深入探访了一家生产煎烤旺和九节鞭的食品车间。这个车间位于厂区的西面,以其独特的产品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
当记者跟随工作人员走进车间时,一股刺鼻的腐肉味道扑面而来。面对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一名随行的应聘者表示闻到这股味道就想吐,打算先干两天试试,如果受不了就选择离开。
车间主任何主任负责整个高温车间的生产工作。他向我们解释了车间分为生区和熟区两个部分,生区主要负责切肉、绞肉等工序,而熟区则相对轻松一些。何主任表示,虽然工作有些辛苦,但工资待遇相对较高。记者表达了对工作的兴趣,并希望能够分配到生区工作。何主任略经考虑后同意了记者的请求。
随着探访的深入,记者逐渐了解到车间生产的九节鞭产品的主要原料是猪肉和鸡肉。在车间门口等待的过程中,记者询问了工作人员关于原料的问题。工作人员透露,除了主要的原料外,还会使用到一些槽头肉和添加剂。过期肠也会被重新打碎回收利用。这一消息引起了记者的极大兴趣,他决定进一步了解这个车间的生产过程。
进入生区车间后,记者被介绍给工段长李师傅。他带领记者参观了整个车间的生产过程,并详细介绍了配冰的要领。配冰的过程是将原料里加入一定量的冰和水,然后将原料桶推到斩拌机旁备用。经过斩拌机的加工,原料被变成了粉红色的肉浆,倒进料车后送往隔壁车间进行灌装。整个过程中,记者仔细观察了各个环节的操作,感受到了生产工作的艰辛和不易。
除了配冰环节外,记者还了解了其他生产环节的工作内容。拉原料的过程中,记者看到了冷库的原料存储情况,包括鸡皮、鸡胸肉等主要的原料。工段长告诉记者,这些原料会被用于生产九节鞭和煎烤旺等产品。同时他还透露了车间的生产情况包括产品的种类、生产过程以及原料的来源等等都介绍给了记者了解。尽管工作环境有些艰苦但工人们仍然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着他们的劳动成果最终会被送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成为人们的美食享受这也让记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食品生产的不易和责任重大。随着探访的结束记者对这次车间之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同时也对食品生产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一个普通的工厂环境中,工段长对于记者关于食材选择的提问作出了回应。他表示选择鸡肉而非猪肉的主要原因在于成本考量,猪肉的价格高企,而新鲜的鸡肉每斤价格仅在六元左右,使得鸡肉成为了更为经济的选择。这种实惠的鸡肉价格让企业在采购食材时倾向于选择它。
当记者问及制作烤肠和火腿肠的差别时,工段长详细介绍了两者在制作工艺上的不同。尽管两者的前期原料相似,主要是鸡肉和一些槽头肉,但烤肠的制作工艺相对复杂。对于槽头肉的定义,他解释说,那就是猪脖子肉。这些原料的选择并未得到记者的全部确认。随着深入车间内部,记者发现了一些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的问题。
在生产煎烤旺的斩拌机旁,记者发现了产品的香精配方。这些添加剂包括超C、鸡膏等,为了保证食材的安全性和隐秘性,设备上还特地标注了“非操作人员勿动”。但除此之外,在操作台上随处可见的杂物也让记者忧心忡忡。因为一些冻肉在切割过程中容易掉落地上,工作人员只是简单地捡起后直接放回料车中。一位工作人员甚至告诉记者这是常规操作。更令人担忧的是,质检员在这一环节似乎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直接捡起地上碎肉的行为并未进行任何干涉。这也暴露出企业在食品安全管理和监督上的不足。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此类行为有着严格的规定。任何患有消化道传染病或其他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都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都需要进行体检并取得健康证明才能继续工作。对于违反这些规定的企业,将会面临法律的严惩。
然而在这个环境中,还存在一些更隐蔽的问题。比如鸡脖肉和槽头肉的使用,虽然这些部位富含胶质可以提升产品口感,但同时也可能含有病菌和其他有害物质。业内人士透露,使用这些部位时必须经过严格的清理和处理才能确保食品安全。但在这个车间里,记者并未看到任何相关的处理工序和设备。这也再次提醒我们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