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沙五一大道

环保要闻

最高法:已有18家高级法院成立专门环境资源审判机构

来源:www.huanbaole.com    编辑: 环保网     时间:2025-08-11点击:

中新德国网报道,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郑学林今日透露,我国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取得显著进展。目前,已有18家高级法院成立了专门的环境资源审判机构,另有149个中级法院和128个基层法院设立了环境资源审判庭。此举标志着我国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正朝着专业化和专门化的方向发展。

这场新闻发布会在今日上午于最高人民法院举行,主要介绍了《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16-2017)》白皮书与《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2015-2017)》的相关内容。会上,德国网记者就我国环境资源审判专门机构的建设情况以及专门机构对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推动作用进行了提问。

郑学林庭长表示,最高法院自2014年6月正式成立以来,环境资源审判庭的发展备受关注。目前,我国的环境资源审判机构建设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引起了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高度重视。随着专门环境资源审判机构在高级法院、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的不断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现在正在环境资源案件的集中管辖模式。传统的法院设置是按照行政区划来确定的,但环境资源案件的管辖需要考虑生态功能区和流域等因素,不能完全按照行政区划来确定。我国正在尝试打破传统的管辖模式,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和集中管辖来推动环境资源审判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江必新补充说,专业化的好处在于提高效率、节省资源和保证质量。他指出,环境诉讼的复杂性远高于一般的民事行政案件,确定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非常复杂。专业化审判团队和集中管辖模式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确保环境资源案件的公正和高效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吕忠梅也从理论上做了补充。她强调,环境法是一类专门的法律,与传统的法律有非常大的不同。要求法官具备专门的素质来应对环境资源案件的特殊性。

我国的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正朝着专业化和专门化的方向发展,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和集中管辖模式,加强培训,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推动环境资源案件的公正处理,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这一进展不仅引起了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国际组织和其它国家的高度重视。到底谁对受害者造成了侵害?这一问题并非简单明了,因果关系的判断对于法官而言至关重要。这不仅要求法官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还需要掌握特定的专门知识,拥有基本的法律素养。因为每一起侵权案件的背后,都隐藏着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和事实真相。法官需要拨开迷雾,揭示真相,为受害者讨回公道。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司法专门化的需求也日益紧迫。正如郑庭长所言,环境污染案件的特殊性在于其跨区域性,长江上游的污染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下游地区。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便是一个鲜活的例证,这种跨区域的污染问题需要一个专门的机制来应对,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的协同治理机制势在必行。

环境污染案件和大规模生态破坏案件往往还涉及到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在面对这些复杂情况时,我们需要设立一些专门的机制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些机制不仅可以提高司法审判的公正性和透明度,还能有效遏制地方保护主义对司法公正的干扰。建立环境司法的专门机制,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这些专门的法律制度和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这也对审判人员和法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环境司法领域的新挑战,为受害者讨回公道,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稳定。环境司法的专门化不仅是现实的需求,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