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与环境
风水——古老智慧的探索与实践
自古以来,风水便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脉络之中,承载着人们对于自然与生活的无尽智慧与敬畏。风水二字,源自晋代郭璞的《葬经》,揭示了风水之法的精髓。
风水,乃是一种深邃而博大的学问。堪囊、青囊、宅、相宅等称谓背后,涵盖了天文、地理、气象等诸多领域的知识。早在六七千年前,古人便有了风水意识,到战国秦晋时期,风水文化正式形成。汉代罗盘(指南针)的发明,更是为风水术注入了新的活力。用八卦分位,结合阴阳学说和五行生克的原理,风水学得到了更为复杂深奥的发展。
尽管在历史长河中,风水的发展受到特定历史政治的影响,处于徘徊不前的阶段,但在港台等地区,由于学术外围气氛环境的宽松、活跃,风水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高度化的成熟市场经济使得风水的推广带有商业化的作用。但风水学的真正精髓和机密,却在藏龙卧虎里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风水学是中国古老文化的传承和积累。虽然许多内容尚未被科学原理所破解,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指导着人们的日常活动。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风水选址对人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居住的生活环境。好的居住环境对人的体质和智力发展均有重大影响。人们在选择居住之地时,经常考虑风水的因素。
所谓风水,从字面上解释,“风”就是流动的空气,“水”就是大地的血脉。根据环境的安排,以自然科学的原理为依据,运用八宅、玄空、峦头、理气等方法选择一个有利于我们的环境,这就是风水布局。外环境要依山傍水,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要四通八达,避死门死户;眼前开阔,引心旷神怡之感。
有人谈“风水”色变,认为它是迷信。实际上,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其妙,不懂自然规律与环境科学。豪华、舒适的风水宅院让人赏心悦目。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筑瑰宝,如北京紫禁城、华盛顿白宫、埃及金字塔等,无不是经过精心布局的风水宝地。反之亦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建筑灾难也时有耳闻。但不论人们如何定义和看待风水,其背后蕴含的敬畏自然、追求和谐的理念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关于黑龙江那起令人痛心的小学倒塌事件,造成了上百名学生的不幸离世。虽然人们常说这是天灾,但背后隐藏的,是我们对大自然认识的不足。在这其中,风水理论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在当代,风水理论已经不再是某些人的迷信,而是融合了系统学、地质学、建筑学、生态学、环境卫生学、易学、人文科学与房地产的综合体。
数千年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内涵丰富、成就辉煌、风格独特,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在世界建筑文化的背景下,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各种建筑活动,无论是城市规划、村落建设、宫殿庙宇、园林陵墓的选址、设计、营造等,几乎都受到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
近代以来,尤其在“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学术大多借助西学方法来整理研究,许多与当时西方科学技术不同的传统学术被轻视甚至贬低。例如,中医曾因阴阳五行、脏象温病、气脉经络等理论与西医不同,一度被崇尚西学者称为巫医。风水学在学术界也几乎一直被视为迷信和糟粕,被人们忽视和摒弃。风水理论的起源、演变、宗旨、内涵及其在古代建筑理论和实践中的影响和价值,都成为了未揭的学术空白。
风水学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是一种趋吉避凶的术数,是关于环境与人相互关系的学问,涉及到阴宅与阳宅的理论和实践。它是人们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涉及到众多科学领域,包括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学、生态建筑学等。从现代科学角度看,风水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
人生短暂,如同匆匆几十寒暑。我们在行进中稍有偏差,可能就会走入歧途,等到醒悟回头,可能已经耗费了百年光阴。对于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风水,我们应该持谨慎态度。了解并善用风水,或许能为我们的人生带来更多的幸福与安乐。
这起事件提醒我们,不论是在建筑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更加重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重新审视风水学,挖掘其背后的科学价值,对于我们认识大自然、理解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在追求现代化的不忘传统智慧,共同创造幸福安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