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沙五一大道

环保要闻

14家上市公司登环境风险榜 开滦股份旗下企业收

来源:www.huanbaole.com    编辑: 环保网     时间:2025-08-10点击:

A股绿色周报第12期:环保红灯亮在哪些上市公司?

每日经济新闻联合环保领域的知名NGO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基于31个省市区及337个地级市的权威环境数据,每周都会对中国数千家上市公司及其旗下公司的环境信息进行深度剖析。在最近的11月第4周,我们观察到一些令人关注的现象。

在这一周期内,共有14家上市公司因环境问题登上风险榜。它们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等地,其中12家属于国资控制企业,2家为市值超过千亿的巨头。这些企业的风险主要来源于超标、违法等行为,特别是开滦股份、国电电力和中国中冶等多次上榜。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环境问题背后,涉及到了多达301.39万户的股东。他们的投资可能因此而面临风险。从业绩角度看,这14家上市公司中有8家今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出现了同比下滑。

在环保处罚方面,数据库搜集到13家关联企业受到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涉及12家上市公司。其中,中国重工旗下的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因废酸排污许可未申报等原因被罚款38万元。而开滦股份旗下的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则因生产过程中存在烟尘无组织放散现象多次受到处罚,近期共收到11笔行政罚单。尽管该公司建立了泄露与检测修复制度,但历史数据显示其曾因水污染物超标排放被罚款。

除了上述企业,中国电建、国电电力、中国中治等也受到了环境行政处罚。这些处罚不仅给这些上市公司带来了经济负担,也影响了它们的声誉和投资者信心。

还有两家上市公司的项目获得了环评绿灯,投资额合计约2.98亿元。这显示了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也在努力达到环保标准。

环境保护与信息披露的责任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日益重要。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希望这些企业能够重视环境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这一周报旨在让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中的环境信息更加阳光透明。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推动中国的绿色金融市场发展,保护投资者和环境双方的利益。近年来,随着ESG投资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种趋势促使上市公司及其间接参与的财务和战略投资更加重视环境责任。上市公司的参股企业环境数据也被纳入公众视野,被纳入A股绿色报告项目数据库之中。

绝味食品近期因参股企业北京快行线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的机动车尾放超标,受到了行政处罚。中航电子、大秦铁路和国电电力等上市公司也因直接或间接的环境问题登上环境风险榜。尤其是马钢股份,自动监测数据超标后,再次因数据超标受到关注。

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是反映企业是否存在环境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数据的准确性需要经过环境监管部门的进一步认定。在最近的一周里,有两家上市公司的自动监测数据出现超标情况。其中,青山纸业和马钢股份均出现一周日均值超标一天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马钢股份此前曾因排放超标受到罚款。

除了这些受到关注的企业,还有一些上市公司的项目在环评方面取得了进展。雅克科技旗下的新一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封装专用材料国产化项目成功通过了环评审批。这一项目的总投资额为2.88亿元,是该公司根据市场发展前景作出的战略性安排。长飞光纤旗下的搬迁项目也取得了通过,意味着投资项目将很快进入建设阶段。

随着北方城市采暖季的到来,一些企业面临限停产的情况。目前,各地的应急减排清单正在陆续发布中。在最近的一周里,涉及多家上市公司被列入了应急减排清单,主要分布在东营地区。这些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因环境问题受到不同程度的限产或禁止车辆运输的限制。环保绩效水平高的企业在重污染预警期间可以不采取减排措施。这一政策的实施旨在鼓励企业提高环保水平,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系列的环境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环境责任和投资项目的环保依据。投资者和监管部门也在加强对上市公司环境表现的关注和监督。这一趋势将促使企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整个社会向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未来迈进。华泰股份旗下企业列入应急减排清单引发关注

近日,造纸与化工巨头华泰股份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其旗下的多家企业被列入了应急减排清单之中。这些企业纷纷采取了限产措施和车辆运输禁令,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华泰股份在2020年展现的业绩引人注目。前三季度的营收达到了约88.7亿元,虽然同比有所下降,降幅为11.74%,但其净利润却逆势增长,达到了约4.94亿元,同比增长了2.39%。这份成绩单显示,华泰股份在面临挑战的仍能保持稳健的运营和盈利能力。

在华泰股份的行列之外,还有其他上市公司旗下的企业同样被纳入了应急减排清单。例如阳谷华泰(股票代码:300121.SZ)和海螺型材(股票代码:000619.SZ)等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运营状况同样受到市场的密切关注。

这些企业的减排行动不仅关乎自身的运营和盈利状况,更是对社会责任的积极担当。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减少排放、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各行业的共同责任。这些上榜企业的行动不仅是为了响应国家环保政策,更是对全社会环保事业的积极贡献。它们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也将为其他企业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市场的观察者和投资者们正密切关注这些企业的动态,期待它们在环保与经济效益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