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政策优化环境 促进物流业跨越发展
关于济南物流产业发展的思考
济南作为正在崛起的重要城市,其物流产业的发展对于实现“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针对济南物流产业的现状,市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议,众多委员和专家纷纷为济南打造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献计献策。
一、彭志忠教授眼中的济南物流产业
彭志忠教授,作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的物流研究所所长,对济南的物流产业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指出,虽然近年来济南的物流总量逐渐上升,总规模居全省第四位,但物流园区(中心)的建设发展相对缓慢,缺少引领行业的本土综合物流企业。为此,他建议采取铁路联运发展战略、空港战略,并加快物流园区的建设,整合内外产业资源。
二、葛金田教授提出的空间布局规划
葛金田教授,济南大学商学院的物流研究中心主任,建议规划“一横两纵三枢纽三基地多园区”的物流空间布局体系。他强调了在明确规划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如何依托“携河发展”战略和重点产业集聚区,打造特色的物流节点和枢纽。
三、马黎明对于物流业发展重大战略机遇的把握
马黎明,济南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认为济南需充分利用其作为中心城市的区位交通优势,把握“一带一路”、中韩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重大战略机遇,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他强调了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强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第三方物流、打造特色物流业务体系的重要性。
四、郑少芙对于龙头企业为核心产业集群的重视
郑少芙,山东博远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强调依托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对于发展济南专业物流企业的重要性。她建议重视供应链物流的作用,推动物流业和制造业的联动发展,并加强行业协会在集群中的作用。
五、孙倩对于济北物流开发区的规划建议
山东佳怡物流集团总裁孙倩指出,济南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面临缺乏系统科学的战略研究和发展规划的问题。她建议规划建设济北物流开发区,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定位来牵引和指导物流业的发展。
济南的物流产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众多专家和委员的建议为济南打造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从铁路联运到空港战略,从物流园区建设到产业集群发展,济南的物流产业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济南二环以内的核心区域,临时建立的批发市场和物流场院密集分布,这里交通繁忙,物流运输工具频繁穿梭,给城市交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阻塞的交通同时也潜藏着消防安全隐患。物流基础设施大多以临时建筑或违规建筑为主,这不仅影响了城市面貌,更给公共安全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为了优化济南的物流产业,颜正华,作为济南传化泉胜公路港总经理,他建议开展济南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战略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他强调应立足长远,统一行动,统筹规划,避免盲目重复建设。他主张积极招商引资,推动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物流中心集聚效应。对于当前市区的违法违规建设,颜总呼吁要积极整治,改善现有的混乱局面,并提升宣传力度的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区域性物流中心”的理念。
滕善明作为山东鹊华集团董事长和济南零点物流港董事长,他认为推动物流业发展应立足于全市整体规划。他建议有针对性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区域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特别是在“互联网+物流”的引领下,他强调应利用社会力量来搭建第四方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同时鼓励企业升级改造物流园区,实现产业提升和服务提升。他还建议发展城市共同配送,以适应市场对物流服务更为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呼吁减轻物流业税费负担,支持物流用地建设,改革投融资体制等,解决物流业面临的“融资难、成本高”等问题。对于物流园区的建设,滕总建议城市建设中可以采取减、免、配套费用的方式,以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
两位行业领袖的共同观点是:济南的物流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和有效管理,让物流业成为推动济南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他们需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整合资源,提高效率,让传统物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腾飞。同时应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大整治力度,确保物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只有这样,济南才能真正成为物流中心城市,实现物流与金融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