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少将张连印:麾下拥有205万个环境卫士的“树司令”
题目:退休少将张连印:植树造林,绿色战场的英勇战士
雁门关外,长城脚下,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村的一位黑红脸庞、肩扛铁锹的老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山上栽下一棵又一棵生命的绿苗。这位老人,就是我们敬佩的退休少将张连印。
张连印,一个名字在军中威震四方,身为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共和国少将的他,却在退休后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回到家乡左云县张家场村,投身到植树造林的战斗中。至今已经18个年头,他共植树205万株,被誉为“绿化将军”、“当代愚公”。
2003年,张连印从领导岗位上退休,回到家乡。站在荒山上,他心中涌起的是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生态环境的忧虑。他下定决心,要植树造林,治理风沙,为家乡父老作个示范。
张连印带着妻子离开繁华都市,回到老家,开始他的新战斗。他立下“义务植树、绿化荒山”的军令状,将植树造林作为自己退休后的新战场。他深知,改变生态环境需要科学指导,整体规划。于是,他开始学习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知识和植树造林防风治沙的办法。
从外行变成种树专家,张连印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先后20多次到县、市、省林业部门咨询专家,请教省林业勘测设计院的有关专家,制定出了《张家场生态园林村建设总体规划》。
资金问题接踵而至。张连印不得不向儿女们求助,甚至向部队的老战友求助。经过一番周折,总算解决了资金问题。接下来,就是艰苦的上山植树工作。他和妻子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这里,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虽然第一年栽下的树苗成活率不高,但张连印并未灰心丧气。他身先士卒,带头苦干,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也纷纷加入植树造林的行列,共同为家乡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如今,张连印的奋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让荒山披上了绿装,为家乡带来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他的事迹激励了无数人,让人们看到了绿色希望的力量。
张连印将军不仅是一位英勇的战士,更是一位环保的先锋。他把绿色种进了荒山,也种进了人们的心中。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为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奋斗!痛定思痛,张连印扎根故土,虚心请教当地农技专家,孜孜不倦地探索适合家乡气候的树种与植树方法。在他的努力下,每一道植树工序都被科学严谨地执行,终于使树木的成活率攀升至85%以上。
经过4年多的风吹日晒,历经含辛茹苦,他终于在荒山上播种了希望。3000余亩的荒山被绿色覆盖,生机盎然。黄鹂鸟、杜鹃、狼和黄羊等动物的回归,见证了他努力的成果。
回乡18年来,张连印共植树1.8万亩、205万株。他对种树已然成为行家里手,深知左云县四月温湿度适宜,是植树的最佳时节。
张连印的绿化事业得到了乡亲们的大力支持,他的家门口已经培育了苗木基地。他不仅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奋战在荒山造林的第一线,还通过筹措资金为村里打下了绿化荒山的基础,建立了苗木繁育基地,并系统整理自己的绿化经验,在全县进行了推广。他的事迹感染了全县干部群众,形成了规模庞大的荒山绿化队伍。
2011年,张连印被查出患有肺癌,但他第二年春天依然坚持回到荒山造林的一线。他说:“我得让大家都看到我,这样才能发动集体的力量。”他的坚持和执着感染了无数人,成为全县人民的榜样。张家场村的乡亲们甚至自发捐款,在他植树的山包最高处建起了凉亭,取名“将军台”,以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
仿佛是命运的眷顾,张连印的肺癌已经钙化,他的身体逐渐康复。有人戏称他卸甲后成了光杆司令,他却幽默地说:“我的麾下有着百万兵呢。”如今,满山的樟子松、云杉、油松、胡杨、侧柏、沙棘等都是他的“兵”,把荒山荒坡变成了林地。张连印说:“我在这里多种一棵树,就多培养一名环境‘卫士’。”他因此被网友亲切地称为麾下205万个环境卫士的“树司令”。
张连印的事迹在各大媒体广泛报道,新华网综编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山西日报的报道,展现了他的感人事迹和坚定信念。他的精神激励了无数人投身绿化事业,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