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十年 人民法院织密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网
光明网北京消息(记者 孙满桃)——今日,中央宣传部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闻发布会,主题为“中国这十年”,旨在介绍新时代人民法院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与成效。这场新闻发布会吸引了众多目光,记者们纷纷提问,想要了解我国在司法领域的生态文明贡献。
回首过去十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我国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取得的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的成就,无疑是世界瞩目的壮丽篇章。司法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究竟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今日的新闻发布会为我们揭晓了答案。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杨临萍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我国的环境司法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连,共同推进法治进程。她列举了四个主要方面的努力。
各级法院审理了一批标志性的案件,总数高达192.9万件,其中包括环境资源案件。这些案件涉及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通过公正的判决,服务了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了美丽中国的每一寸土地。
为了更严密地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司法解释和司法政策。这些文件涵盖了惩治污染犯罪、森林资源保护、环境侵权禁止令以及惩罚性赔偿等方面,形成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导民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深化环境司法改革创新,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资源审判体系。全国法院设立了2426个环境资源审判机构,环境资源审判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还构建了长江、黄河、大运河等流域环境司法协作机制,明显提升了生态环境系统保护的司法能力。
我国积极参与环境司法国际交流合作,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举办了世界环境司法大会,与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制定了《世界环境司法大会昆明宣言》,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污染的三大危机。我国还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数据库设立了中国环境司法裁判板块,向世界展示中国在环境司法领域的理念、制度、原则和实践。
这场新闻发布会展示了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决心和成果,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法院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积极角色和贡献。无疑,我国的环境司法正在以坚定的步伐,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