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沙五一大道

环保要闻

中国智库学者探路生态环境法典编纂

来源:www.huanbaole.com    编辑: 环保网     时间:2025-08-06点击:

中新社北京报道,日期为十二月十五日,德国网发布了一则引人注目的新闻。针对未来中国的法律体系构建,众多专家学者齐聚北京的一场智库论坛,热议即将诞生的民法典之后的另一部重要法典——生态环境法典。

随着明年一月一日民法典的正式施行,这不仅标志着新中国首部法典化法律的诞生,更为其他领域的法典化立法树立了典范。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的召开,明确提出要借鉴民法典的编纂经验,推动条件成熟的立法领域进行法典编纂工作,这显示出中国官方对于未来法律体系构建的顶层设计已经明确。

近日,由北京卓亚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完善生态环境法律制度高层论坛”在北京热烈举行。论坛主要围绕中国首部生态环境法典(草案)的专家建议稿进行深入研讨,这标志着智库学者已经开始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的路径。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顾秀莲在论坛上指出,当前的时代背景为生态环境领域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她强调,如何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的法治建设,特别是开展法典编纂工作,是一个关乎长远发展的重要课题。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吕忠梅坚信,从多个角度来看,生态环境法典的立法条件已经成熟。她提到,从1979年的环境保护法(试行)至今,中国的生态环境法律制度已经历了41年的发展,形成了庞大的法律规模。通过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来系统梳理和整合这些法律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必新强调,编纂生态环境法典不仅能填补法律的漏洞,还能整合法律资源、消除法律冲突并提升法律的质量。这一工作将使生态环境法律制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专家们纷纷提出,当前生态环境领域的法律存在管理部门多、管理制度不统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王灿发以资源保护为例,提出了通过法典化的编纂来统一规范这些法律的建议。天津大学法学院教授孙佑海也强调了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的现实基础,并提出了三个重要的原则:尊重现状、去除重复规定以及与时俱进。

对于这一专家建议稿的价值和意义,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李连宁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生态环境法典的编纂具有坚实的立法和理论基础,立法条件已经成熟。他建议将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尽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主持这一重要工作。

这次论坛展示了中国智库学者在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方面的积极和努力。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严峻和民众对法治建设的期待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法典的编纂成为了当下的重要课题。期待未来中国能够早日完成生态环境法典的编纂工作,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