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常会:抓紧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配套措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聚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致力于优化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的生态环境。此次会议,标志着我国对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行动进入了新的阶段。
会议深刻指出,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更是增强市场活力、稳定社会预期、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有效策略。自明年1月1日起实施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总结了近年来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成果和经验,明确了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法制要求。我国营商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各地各部门必须清醒认识到这一点的紧迫性。
会议强调,要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切实落实各项配套措施。要进一步精简审批,减少企业开办时间,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这不仅包括编制公布国家层面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也包括大幅压减企业开办流程和时间,将国家职业资格数量再压减一半以上。取消对营利性医疗、教育等机构的不合理限制,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实现“照后减证”。
要切实降低涉企收费,整治物流领域不合理收费,降低进出口单个集装箱常规收费。这不仅减轻了企业运营成本,也提升了我国的市场竞争力。还要促进公平竞争,清理纠正在行业准入、资质标准等方面的歧视性或差异性规定做法,强化政务失信责任追究。
要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推行便捷高效的办理流程。例如,全国所有市县不动产一般登记、抵押登记办理时间全部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实现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和主要涉税事项网上办理。全面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为群众办理事务提供极大的便利。
张海冰副院长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此次国常会部署来看,中国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展现出了高度务实的精神。他强调,长期以来困扰企业的审批负担正在实质性减轻,市场准入门槛明显降低,涉企收费带来的行政性成本也在逐步下降。这一系列的举措充分表明了中国正成为企业投资创业的沃土。在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无疑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更加公平、透明、便捷的投资环境。这不仅提升了我国的市场竞争力,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成为一个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典范,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投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