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鲎幼鲎数量增长显著 这个保护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在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怀抱中,一场关于生命的奇迹正在悄然上演。近日,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例行巡查时,意外发现了大量珍贵的中国鲎幼体,数量达35只之多,它们在这片保护区内茁壮成长。
还有一只重达1.5千克的成年中国鲎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儒艮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更展现了生物多样性在此保护区内日益丰富的事实。这一重要发现也标志着儒艮保护区近年来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近年来,儒艮保护区一直致力于保护滨海湿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清理整治行动,并成功繁育种植了海草,修复了海草床生态系统。这些行动不仅提升了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更为中国鲎提供了理想的繁殖和生长环境。
为了进一步强化海草床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儒艮保护区在2023年9月联合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广西海洋科学院等多家单位组成了强大的海草修复技术团队。这个团队已经在保护区的海草修复试验区内完成了近一万平方米、三万五千多个草块的海草移植修复工作。移植的卵叶喜盐草存活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八,尽管日本鳗草的移植比例较低,但海草的扎根生长已经向周边区域扩展,整体存活率达到了惊人的80%。
海草床生态系统是近岸海洋的重要生态结构,它不仅是各种海洋生物的重要栖息地,也是鱼类、贝类、虾蟹类等海洋动物的重要产卵场、育幼场、索饵场和栖息场。海草床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对于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儒艮保护区的这一成果不仅令人振奋,更是对全球海洋生态保护的积极贡献。
生命的繁衍生息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息息相关,儒艮保护区的这一重大发现充分证明了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重要性。让我们期待这一保护区在未来能够继续书写更多关于生命与自然的美丽篇章。同时也期待儒艮保护区继续为保护更多珍稀海洋生物而努力,为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作出更大的贡献。(文章来源于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