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中国之最(渑池县山青水碧环境优仰韶大地展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小萍 通讯邓志伟 秦静笔谈之际,恰逢中国百年华诞之际,渑池县正在书写着时代的辉煌篇章。勤劳朴实的仰韶儿女乘风破浪,以他们的智慧和勤劳,描绘了一幅幅壮美的发展画卷。在这片土地上,百年来风雨兼程,留下了无数令人振奋的故事。
随着中国成立100周年的到来,渑池县积极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致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渑池县委书记杨跃民表示:“我们正在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渑池的新征程,以此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渑池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近年来,该县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通过实现审批服务便捷化、智能化,以及积极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发展等措施,渑池县营造了“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该县还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如制定下发相关文件,实施民营企业“首席服务”制度等,切实打通服务企业“一公里”,解决企业融资、原料、用电等问题。
在产业带动方面,渑池县致力于乡村振兴,推动农业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围绕高质量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县,该县大力发展“双椒一”(辣椒、花椒和以丹参为主的中材)特色产业,荣获了多项荣誉。渑池县还坚持多渠道宣传推介,扩大农产品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渑池县的乡村振兴之路充满生机与活力。随着政策的推动和产业的带动,这里的花椒种植技术已成为行业内的一面旗帜。陕西韩城的花椒种植大户们来到渑池县参观学习花椒地套种柴胡的管理技术,展现了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韩家坑村党支部书记韩民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共同把产业发展好,带领村民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越走越好。”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渑池县将继续坚持产业先行,推动乡村振兴。他们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欢迎更多的朋友来到这里交流学习,共同推动产业的繁荣发展。渑池县也将继续加强品牌建设,扩大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乡村振兴增添新的活力。在未来的发展中,渑池县将继续保持其独特的魅力,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在当前这个充满活力的县域,农产品与文化的繁荣共生共荣。该县已经成功建立了22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点,孕育了“仰韶大杏”“仰韶牛心柿”等6款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其中“渑池丹参”的品牌价值更是高达4.85亿元,光荣入选全省知名区域公用品牌,这标志着该县农产品已从“卖产品”向“卖品质”“卖品牌”转型升级。
农业产业化水平逐年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该县拥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集群6个,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0家,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增至117家和235家,为农业产业实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走进六月的渑池,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中。红色资源丰富,遗址数量众多,特色突出。这里的一处处红色地标,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场课堂。如今,渑池县利用仰韶文化的独特优势,全力做好仰韶文化发现一百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以文化增内涵,以文化促旅游,加快推进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
民生为本,增进百姓福祉一直是该县发展的核心理念。近年来,渑池县坚持城乡互动,积极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补齐城市短板,完善城市功能。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十三五”期间一系列惠民实事的落实,渑池这座千年古城展现出越来越美好的面貌。无论是新建、改扩建的城市道路,还是各类管网的铺设、城市公园的建设,都是该县对民生事业的持续投入和关注。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清晨的阳光洒满大地,渑池县仁村乡的蜿蜒山路上,79岁的老党员秦万绪正为前来参观学习者义务讲解革命故事。他的激情与岁月的沉淀交织在一起,让红色文化的传承更加生动有力。渑池县的红色资源已然成为人民不屈不挠、接续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如今的渑池不仅是仰韶文化的发祥地,更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底蕴的城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参观学习。
该县在农产品、文化、民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展现出浓厚的发展氛围和美好前景。这里不仅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独特的仰韶文化,还有优美的环境和持续改善的民生福祉,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