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子公司偷排废水被关停 辉丰股份深陷环保泥淖
华通化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通化学”)近期因被发现偷排废水而被责令关停。据两位独立消息人士透露,公司董事长奚圣虎及高管周海威亦被带走协助调查。这一事件引发了业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华通化学的母公司辉丰股份亦陷入环保疑云。有接近辉丰股份的人士透露,环保督查组已在辉丰股份的华丰工业园厂区发现违反环保法规的证据。目前,辉丰股份已有中层管理人员被带走协助调查。
据了解,华通化学主要生产功夫酸,此前擅自改变生产工艺,将原材料叔丁醇钾变更为叔丁醇钠。这一改动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因为叔丁醇钠的价格远低于叔丁醇钾。但这一改动导致了固废产生变化,由氯化钾变为氯化钠。
接近华通化学的人士指出,修改生产工艺后,废水处理变得更为复杂。按照原来的生产工艺,废水中的氯化钾需要清洗干净,而偷排则可以省去水电人工设备等费用。环保督察组已经查获了华通化学的偷排证据。
据了解,生产功夫酸必须经过多个环节,其中环化反应是使用叔丁醇钠作为原料的重要步骤。反应结束后,经过水洗、分层、蒸馏等步骤,会产生含有高浓度氯化钠的废水,其中包含多种有害物质,如二甲基甲酰胺等。值得注意的是,二甲基甲酰胺被列入2A类致癌物清单。
中国证券报获取的一份举报材料显示,华通化学自2016年9月1日起至2017年10月期间,购买了约1吨的叔丁醇钠。按照正常生产工艺计算,这期间产生的固废氯化钠数量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变更生产工艺是需要重新申报环评的。一位从事环评工作的资深人士表示,企业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生产原料和工艺,且未进行环保验收投产,可视为未批变更项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责令企业停产整顿,并可能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任人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接近华通化学的人士透露,奚圣虎在得知环保督察组的调查后,曾召集公司相关人员开紧急会议,要求统一口径应对调查。但为时已晚,环保督察组已经查实华通化学违规修改生产工艺和偷排废水的情况,奚圣虎及周海威等已被带走协助调查。还有罐车司机也被带走调查,司机涉及废水偷运排放。
这一事件再次提醒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必须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否则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确保企业的环保行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关于华通化学停产事件的深入报道
前述华通化学内部人士透露,在3月21日,公司接到了有关部门的通知,要求立即停产,并切断了生产用电。工人们也被暂时遣散回家。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3月23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实地探访后。
位于灌南县堆沟港镇化学工业园区的华通化学厂区,当日正门紧闭,厂区内一片寂静,生产设备无运转迹象,蒸汽烟囱也未见蒸汽冒出,与周边工厂繁忙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记者蹲守过程中,未发现工人活动。
有接近华通化学的人士介绍,该公司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改变环评工艺后,就开始偷偷运送废水。正常情况下,废水需要先行处理,达标后才能通过排污管道送至园区污水处理厂。但华通化学的废水处理似乎并不规范,存在违规排放的可能。
据了解,华通化学的废水主要运往盐城银天源制镁有限公司(简称“银天源”)。知情人士称,银天源并没有处理废水的资质,其主要协助华通化学进行废水排放,可能存在直接排放至附近的灌河的情况。
除了华通化学的停产事件外,其母公司辉丰股份也深陷环保疑云。有接近辉丰股份的人士透露,环保督查组已在辉丰股份的华丰工业园厂区进行挖掘作业,挖出部分废渣进行检测。而截至发稿时,辉丰股份的管理人员手机无法接通,使得情况更加扑朔迷离。
华通化学是辉丰股份的全资子公司,营收规模在辉丰股份的子公司中排名第一。但近年来,华通化学的净利润并不理想。尽管如此,它在辉丰股份的化工产业链中仍占据重要地位。
辉丰股份在连云港灌南县堆沟港镇化工园内还有其他控制企业,但其中一些企业如嘉隆化工近年来持续亏损。一位嘉隆化工的内部人士表示,虽然辉丰股份入主后希望调整产品线寻求新的发展,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嘉隆化工更像是辉丰股份的一个车间,对外虽然也接单,但大部分业务是为辉丰股份服务,而且价格较低。值得注意的是,辉丰股份尚未就华通化学停产一事进行公告,引发了市场对其信息披露的质疑。多位知名律所人士表示,辉丰股份应及时披露事件进展,让投资者了解情况。同时也有法律专家指出,辉丰股份可能涉嫌信息披露违规。作为一家大型化工企业,辉丰股份及其子公司的环保问题不仅仅关乎自身的发展,也对投资者的权益产生重大影响。随着环保督查的深入进行和投资者对环保问题的日益关注,辉丰股份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将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希望辉丰股份能够正视问题,积极应对挑战并尽快恢复生产线的正常运行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加强环保意识加强企业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和市场稳定。辉丰股份控股子公司涉嫌偷排废水引发关注
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对于子公司发生的重大事件,若可能对上市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上市公司必须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浙江高庭律师事务所的汪志辉律师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子公司被关停,尤其是占公司净利润13%的子公司,无疑将对企业经营和股价产生重大影响。尽管具体公告标准未明确,但这一消息涉及投资者决策和上市证券市场价格,理应公告。
目前,辉丰股份涉嫌偷排废水、固废等有害物质,若事实成立,公司或将面临一系列法律问题和经营风险。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文黎照指出,环保问题一旦查实,不仅可能受到行政处罚,还可能影响公司的信贷。因为现在对于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与信用紧密挂钩,已有多部委联合发文,将其记录在企业的征信系统。
某大型律所的一位不愿具名的律师表示,当前监管环境下,公司可能收到交易所的监管函。如存在不合规事项,公司可能面临行政处罚,这将对公司的再融资产生影响,甚至可能损害投资者的权益。如果公司被环保部门调查证实有偷排行为,可能会受到更严厉的处罚,包括行政处罚、环保部门的罚款以及可能的刑事责任。
辉丰股份自2010年上市以来,通过多次收购,公司规模迅速扩大。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均有显著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26.02%和39.51%。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公司的总体规模在增长,其净利润的增长却相对缓慢,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8.96%。在这一背景下,子公司偷排废水事件无疑给公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辉丰股份控股子公司涉嫌偷排废水引发的环保问题,不仅可能对公司经营造成重大影响,还可能影响公司的股价和投资者权益。在此事件中,公司需认真对待,积极应对,同时也需要投资者保持关注,理性决策。 (原标题:控股子公司偷排废水被关停 辉丰股份深陷环保泥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