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可降解无纺布的材料分类
不可降解材料:传统无纺布多采用聚丙烯(PP)、聚酯(PET)等塑料纤维,自然环境下需数百年才能完全降解。
可降解材料:新型无纺布可采用聚乳酸(PLA)、PBAT(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等生物降解材料,通过微生物作用实现降解。PBAT作为生物降解材料的主力之一,已通过国家标准修订(GB/T 32366—2025),明确其用途分类与性能要求。
2. 降解性能的检测标准
国家标准:
GB/T 33616-2017 规定:非织造布在90天内生物降解率需≥60%方可认定为可生物降解。测试方法通过测量二氧化碳释放量或无机碳转化率评估。
EN 13432(欧标):要求6个月内生物降解率≥90%,且堆肥产物需符合土壤安全标准。
3. 应用与挑战
应用领域:可降解无纺布可用于口罩、防护服、湿巾等一次性医疗及卫生用品,但当前成本较高(如PLA、PBAT原料价格是传统塑料的2倍以上)。
环保争议:多数市售无纺布仍为塑料制品,需警惕“伪环保”宣传。
4. 认证与监管
Bluesign认证:覆盖无纺布生产链的环保标准,但主要针对化学安全与可持续性,非直接降解性能。
市场监管:新版PBAT国标通过用途分类和检测方法优化,为质量监管提供依据。
综上,环保无纺布的降解需结合材料类型与标准检测,消费者可通过认证标识(如GB/T 33616、EN 13432)辨别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