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国际精品学校招生 石横镇的地理环境
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平阴国际精品学校的招生信息以及石横镇的地理环境,希望为家长们提供一些参考。
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拥有众多知名高中。其中,山师大附中、济南一中、济南二中、济南七中、济钢高中等学校都是家长和学生的热门选择。这些学校以其优秀的教学质量和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接下来,我们重点了解一下石横镇的地理环境。
石横镇位于肥城凹陷区西端,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是丘陵区,南部则是涝洼地,中间是平原。境内有众多山头,如寨山、福山、马鞍山等,形成了肥城盆地的天然屏障。这些山主要以青色石灰岩为主。
石横镇的微地貌变化也非常明显,分为10个微地貌单元。这些微地貌单元各有特色,如山坡梯田、沟谷梯田、缓阶地等。
石横镇的气候属于温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夏季湿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这样的气候条件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石横镇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平阴国际精品学校如果招生的话,这里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希望家长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为孩子选择一所合适的学校。石横镇概况及其农业与工业的变迁
石横镇,年降水量约650毫米,极端降水量分别达1082.7毫米(1964年)和434毫米(1966年)。春季干旱,夏季多涝,年蒸发量高达2200毫米。有霜期平均176天,无霜期则平均为189天。由于境内发电厂产生的巨大蒸汽,电厂及周边数平方公里内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常出现局部的小阵雨或增加雨量。
在农业方面,石横镇的土地为大汶河水系的支流所滋润。汇河和康王河两大河流穿越此地,境内流域面积达92平方公里。这两条季节河在旱季显得干涸,而在雨季则水流充沛。境内还有两处较大的湖泊:隆庄湖和煤矿塌陷湖。石横镇地下水资源丰富,潜水埋深平均约为17米。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石横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科学种田得到提倡,对煤矿塌陷地进行复垦,开挖鱼塘,并对康汇两河及其支流进行疏浚,使得水害转化为水利。自1990年以来,石横镇积极发展高值田,种植结构调整带来果园的繁荣。目前,该镇已建成多个冬暖式大棚和小拱棚,主要种植多种蔬菜瓜果,每年向市场供应大量蔬菜。
石横镇也重视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山区和平原都进行了大面积的绿化,既美化了环境,也带来了经济效益。
在工业方面,建国前,石横镇仅有零星私营手工业。建国后,随着社队工业的发展,先后建起了多个小型企业。70年代末后,企业数量增多,类型也变得多样化。90年代后,石横镇经济逐渐向市场外向型经济转移,形成了以建材为龙头,化工、矿山机械配件、建筑、食品、煤炭为骨干的工业格局。经过多年的发展,石横镇工业总产值显著增长,工业企业数量增多,从业人员增多,产品结构也日趋丰富。
石横镇在农业与工业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农业结构调整、科学种田、植树造林等措施使得农业生产蓬勃发展;工业也经历了从私营手工业到多种类型企业的转变,形成了独特的工业格局。石横镇以其卓越的建筑和建材产品,充分展现了其在行业领域的领先地位。其中,“万灵山”牌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荣获多项殊荣,包括省优、部优、国家质量认证、省名牌、省免检以及农业部名牌产品等荣誉。其溶解乙炔和工业硫酸的质量标准也达到了国际水平,产品实物质量更达到一等品水准。更令人骄傲的是,液体硫酸铝的成功研发填补了省内空白,并被列为省首批星火计划项目。镇建安公司所承建的三中办公楼更是被评为省优工程。
石横镇的建筑业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当时,境内的石、瓦、木、铁四大匠约有人,他们大多世代相传,以个体经营为主,或搭帮结伙承包项目。建筑工具简单,多为平板、瓦刀、斧头、锤子等。他们合作承建或维修民房,少数技术高超的还能承建庙宇、瓦房、楼房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队伍逐渐壮大。建国后,建筑工匠多为亦工亦农,承担农民的建房和维修。1958年后,不少村队组织了建筑队。到了1978年,随着农民建新房的迅速增加,个体办的小型建筑队大量涌现。建筑设备也不断更新,如打夯机、震捣器等机械的运用,使得施工水平日益提高。镇建安公司不仅能承建一般民用建筑,还能承建工业厂房、仓库、影剧院等。安装工程方面,该公司也能承接大型设备安装等业务。
到了2000年,镇建安公司已成为拥有固定资产1265万元的国家二级资质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力量。该公司多次获得各种荣誉,如肥城市建筑施工先进企业、重合同守信誉企业等。全镇建筑业总收入达到1689万元。
除了建筑和建材业,石横镇的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从清末的私塾到现代的教育体系,石横镇的教育事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如今,全镇的学校房舍和设备均达到省级标准,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均很高。全镇还有许多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涌现出来。
石横镇的文化也是丰富多彩。舞蹈、地方戏、曲艺等文化活动代代相传,群众文化更加活跃和繁荣。建国后,文化站、广播站、电影队等文化设施的建立,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史志办公室的建立和史志成果的出现,也成为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石横镇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变迁也在社会主义新方志中得到充分体现。石横镇志书深入记录了石横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和辉煌业绩,生动展现了时代的风貌。
在医疗领域,建国前,石横的医疗条件十分有限,仅有十余名中医和几个中药铺。经过一系列改革和发展,卫生事业逐渐壮大。从最初的卫生工作者协会到大联营诊所、卫生保健站、卫生院等机构的建立,再到村卫生室的普及,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石横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逐渐完善。尤其是近年来,医疗条件的改善更是显著,先进的医疗设备、优美的医疗环境,都为石横居民的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石横的教育和体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校体育活动日益活跃,体育竞赛已形成制度。石横的传统武术也源远流长,建国后更是多次参加武术比赛、表演并荣获荣誉。
石横镇的小城镇建设也成果显著。自1997年以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城镇建设,新建楼房、拓宽改造街道,使小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合理规划人口和用地规模,统筹安排各项建设,充分利用名胜古迹发展观光旅游,优化投资环境。
左丘明广场灯塔的建成、街道的硬化铺油工程、绿化工程等精品工程的完成,都展示了石横镇在小城镇建设上的成果。石横镇被省命名为“村镇建设明星乡镇”,充分体现了其在小城镇建设方面的卓越成就。
石横镇在医疗、教育、体育和小城镇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展现了石横人民的智慧和努力。志书的记录,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