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手法有哪些)
环境描绘的艺术:从自然到人文,再到心灵的刻画
环境描写,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地点的转换、季节的更迭、气候的变换以及景物的描绘,更是人物身份、地位、行动和心情的反映,为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下面我们将深入环境描写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一、自然环境的细致描绘
当我们仰望天空,会看到嵯峨黛绿的群山,满山的树木与湛蓝的天空构成一幅淡墨山水画。洁白的雪,如同诗中的纯洁,将大地装扮得银装素裹。草地边的凉亭,黄桷树落叶纷纷,仿佛黄蝴蝶翩翩起舞。龙首岩拔地千尺,危峰兀立,犹如苍龙昂首。远山近岭在雪的覆盖下,世界变得灰白,大自然的第一场雪悄无声息地来临。
二、社会环境的解读
社会环境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从鲁迅的《孔乙己》中,我们可以一窥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酒店格局的介绍,揭示了社会的阶级对立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的环境描写则暗示了人物的心情变化,从快乐的出游到失望的阴影。当代作家曹文轩的《草房子》中的暴风雨描写,衬托了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长和勇气。契诃夫的《变色龙》中的市场寂静画面,揭示了社会的某种沉默和压抑。
三、环境描写的重要性
环境描写不仅仅是简单的景物描述,更是人物性格的揭示和情节的推动。它能为文章的主题和人物刻画服务,增强读者的代入感。例如,《孔乙己》中的社会环境描写为我们展示了孔乙己悲剧的必然性;《我的叔叔于勒》中的环境描写暗示了人物的心情变化,为情节发展做了铺垫;《草房子》中的暴风雨则是主人公成长的机会和舞台;《变色龙》中的市场寂静画面则揭示了警官和社会的关系。这些例子都说明了环境描写的重要性。
环境描写是文学创作中的一门艺术。它涵盖了自然和社会环境,深入到了人物的心灵深处。好的环境描写能够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为人物刻画和情节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在写作时,我们应该注重环境描写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之成为文章的一大亮点。在繁华与萧条之间,世界的面貌在商店和饭馆的门户中展现。这些门户,如同世界的窗口,无精打采地敞开着,仿佛在诉说着某种无言的哀愁。它们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犹如许多饥饿的嘴巴,却连一个乞丐也没有。这寥寥数笔,便真实地描绘出沙皇统治下社会的一片萧条败落的景象,反映出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国社会的阴森可怖的黑暗面貌。
这种社会背景正是孕育出迎合现实、阿谀奉承的奥楚蔑洛夫性格的土壤。而奥楚蔑洛夫的精神,又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那个腐败黑暗的社会制度。批判奥楚蔑洛夫的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在文学巨匠的笔下,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主题之间的关联更是密不可分。鲁迅的《藤野先生》中,以上野烂漫的樱花为背景,反衬出清国留学生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态。那一群扭捏作态的“清国留学生”,与那美丽的樱花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不禁对他们的丑态感到厌恶。而在《故乡》中,少年闰土被置于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以及一望无际的碧绿西瓜的世界之中,使得他的形象跃然纸上,生动鲜活。
环境描写在文章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它可以增加真实性,如《白杨》首段对大戈壁的描写,使人感受到大戈壁的荒凉与贫瘠;它可以渲染气氛,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悲哀的气氛,衬托人们沉痛悼念周总理的心情;它还可以烘托心情,如《心愿》一文中的环境描写表达了作者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环境描写还可以反映人物性格,如《一夜的工作》中对周总理工作环境的描写,可以看出总理生活的简朴。
环境的描写在小说中有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如《曹操煮酒论英雄》中,天气的变化引发了英雄的讨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如《边城》中,环境描写映衬着翠翠内心的纷乱和孤独之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对于小说主题的深化,环境描写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为了揭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作者通过刻画日烈雨暴的情景,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勤劳的本性,从而揭示了主题。
环境描写在文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与文章的主题、人物形象紧密相连,为文章增添了真实感、气氛和情感的烘托。它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我们在写作中也应该学会巧妙运用环境描写,为文章增色添彩。环境的描写在故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它不仅为人物性格的形成提供独特的背景,还限制了人物的活动范围,深刻地影响他们的性格发展。人物的性格也常常对周围环境产生反作用,形成人与环境的互动。在编写故事性强的叙述文时,除了情节设计外,自然环境和社交环境的描绘也至关重要。这两种环境的精细描绘,可以很好地衬托人物,使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得更充分、明确。
当我们运用环境描写时,需要明确其目的,即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环境描写需要具体生动,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抓住环境的独特特征,可以描绘出别具一格的景色。
环境描写包括客观描写和主观描写。客观描写是真实再现景物原形的描写,通过写景来表达情感,即“借景抒情”。而主观描写则是作者带着主观情感去描述客观景物,将主观感情融入景物之中,这种技巧称为“寄情于景”。
自然环境是文中常见的描写对象,而社会环境则包括居室陈设、布局、人物活动场所及当地风土人情等。场面是特定时间与场合内人物活动的总面貌。
那么,如何写好环境呢?
1、描绘自然的美丽与和谐。比如窗外那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色,青山与绿水相互环抱,就像一幅山水秀丽的辽阔画卷,充满了诗意和诗情画意。
2、捕捉夕阳的美。当夕阳落山时,天际冲起一团半圆形的霞光,由橘黄色逐渐变为橘红,美丽而壮观。
3、描写家乡的实用又粗糙的竹林。编筐做箩、做篱笆、凉席等生活用品都离不开这片竹林,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些手艺恐怕要失传了。
4、描绘雪后的山野。北望斗山,那山堆积于雪野的中央,高低错落的林间透着疏朗的静美,偶尔有几只喜鹊飞来觅食或鸣叫,为冬日增添了些许生气。
5、在瑞雪中描绘大地的变化。漫天瑞雪使大地披上了银妆,河水与天空都变成了略带沉重的铅色,但这也洗净了铅华,沉淀了四季的尘埃。
6、描述暮色中的晚霞。夕阳已被暮色吞噬,空中绚丽的晚霞变成灰褐色,像被撕成碎片一样占满了西边的天空,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丽。
环境描写是故事叙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能展现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又能揭示人物性格与情感。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环境的描绘,使其为故事增色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