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红色旅游(发扬红色旅游的政治法律环境)
发扬红色旅游的政治法律环境
烈士纪念日,即每年的9月30日,是一个纪念本国英雄的法定纪念日。这一天,许多国家都会在本国举行盛大的公祭仪式,以纪念为国家、为民族英勇斗争而牺牲的英雄烈士。在此政治背景下,发扬红色旅游具有重大意义。以下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与阐述:
一、由来与发展背景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都有法定的烈士纪念日。我国自近代以来,无数英雄为了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和国家繁荣而英勇牺牲。为了纪念这些英雄烈士的功勋和精神,全国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呼吁设立“烈士纪念日”。最终,在民政部部长李立国的提议下,我国决定将每年的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以法律形式规定每年的纪念活动。这一决定对于培养公民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道德风尚具有重要意义。
二、烈士纪念日的意义
设立烈士纪念日,是为了弘扬烈士精神、缅怀烈士功绩。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对英雄的崇敬和尊重,更体现了对历史的珍视和对先烈的感恩。历史不能遗忘,英雄的精神永垂不朽。通过设立烈士纪念日,我们更加珍视今天的生活,更加铭记那些为国家、为民族英勇斗争的英雄烈士。
三、红色旅游的政治意义——以江西为例
红色旅游不仅是打造中国特色旅游品牌、繁荣旅游经济的重要内容,更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一项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战略工程。以下是江西红色旅游的五大政治意义:
1. 红色旅游是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实现了三个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
2. 红色旅游是培育“红色”下一代的重要课堂,将革命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以旅游的方式传输给广大青少年。
3. 红色旅游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符合科学发展,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国内外的协调。
4. 红色旅游是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引擎,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培育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
5. 红色旅游是展示江西新形象的重要窗口,展示中华名族的骄傲和世界文化遗产。
发扬红色旅游对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珍惜烈士纪念日这一特殊日子,铭记英雄烈士的功勋和精神,让红色旅游成为展示时代风貌的重要途径。江西红色旅游的发展是推动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展现以及时代风貌提升的关键路径。目前,江西正在积极推进“弘扬井冈精神,兴我美好江西”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展示江西丰富的红色文化和崭新的时代风貌。
红色旅游不仅是江西建设“旅游休闲后花园”的重要部分,更是带动绿色、古色旅游开发,促进江西旅游业整体发展的强大引擎。在理论上,毛泽东的思想为红色旅游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如《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都是对红色旅游的理论支撑。
红色旅游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相连。为深化党员、干部、教职工和学生对党的历史、新中国历史、改革开放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江西积极推行“四史”学习教育。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党员、干部要共学,同时抓住重要历史纪念日节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题学习。通过多种形式,如红色寻访、电影党课、知识竞赛等,提高学习教育的有效性,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力量。
江西的红色旅游不仅是展示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重要窗口,更是提升整体形象、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江西的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共同为江西的旅游休闲后花园建设贡献力量。在今后的发展中,江西还需不断探索和创新,将红色旅游与绿色、古色旅游相结合,共同推动江西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三)发挥资源优势,凸显晋元“四史”学习教育特色
1. 深入探访研学,利用阵地资源。晋元的红色基因、红色普陀和先进典型资源是宝贵的学习教育素材。开展“晋元校史背后的红色历史探寻”活动,利用顾正红纪念馆、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等场所,将普陀的发展史和变迁史作为生动的教材。这不仅能让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工感受普陀城区治理的现代化成就,还能激发他们热爱普陀、建设普陀的使命感。拓展育人载体,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发展,构建“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育人格局。
2. 推动“四史”学习与学科课程的有机融合。发挥思政课、语文课、历史课等在“四史”学习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将“四史”学习教育与课程思政相结合。重视政治人文类社团建设,如“学生党校”、“模拟政协”,让“四史”学习教育从校园走向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争创“四史”学习达人。党支部应围绕“四史”学习教育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争创“四史”学习达人和学习型组织。引导党员和干部将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以实际行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
关于红色旅游资源的法律法规:
红色旅游是指前往红军革命根据地等地方进行的旅游活动。这些旅游活动以中国在革命和战争时期的丰功伟绩为内涵,为旅游者提供缅怀学习和参观游览的机会。近年来,红色旅游热度持续攀升,成为受欢迎的旅游主题之一。作为精神文化资源,红色文化需要物质载体来实现其教育意义。
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原址观光模式、红绿结合模式、红古结合模式以及综合开发模式等四个阶段。这些模式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为红色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产品体系。
发展红色旅游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它有助于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旅游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它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增长。
在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景区管理、野猪等野生动物的问题。对于景区管理,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确保旅游活动的安全和有序进行。对于野生动物问题,游客需要提高安全意识,遵守景区规定,以确保自身安全。
以湖北黄安县和江西瑞金为例,这些地方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这些地方也注重结合绿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与绿色并存的旅游模式,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红色旅游在传承革命精神、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确保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也需要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创新红色旅游模式,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旅游体验。陕西延安——红色历史的璀璨明珠
延安,古称肤施、延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曾是人文始祖黄帝的居住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随着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延安成为了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这座城市保存了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城市旧址,数量之多、布局之完整令人瞩目。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灿烂的延安精神。如今,延安成为了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走进河北西柏坡,这座位于石家庄市平山县中部的红色圣地,你会被那里的历史氛围所包围。西柏坡曾是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这里被誉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湖北黄安县(现湖北红安县)在大革命时期打响黄麻起义第一枪,诞生了多支红军主力。为了中国人民的自由和解放,红安人民英勇斗争,牺牲了众多英雄儿女。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多位国家领导人和将军,使红安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国第一将军县”。
瑞金,一个红色与绿色并存的城市,是共和国的摇篮。这里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是中央苏区时期党中央驻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诞生地。瑞金也是全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城市。
红色旅游不仅是游览名胜古迹,更是一项政治工程。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动力和活力。红色文化作为乡村文化最鲜明的标识和最深厚的积淀,能激发基层群众的奋斗意识和情感,汇聚起实现乡村振兴的思想共识和动力源泉。
依托乡村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一批红色文化老区示范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文化教育示范点,培育知名红色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红色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壮大。利用战场纪念地、革命会议遗址等实物,设计符合时代特色的红色创意产品,提升完善红色文化产业链。
让我们在红色旅游中感受历史的厚重,接受革命传统的洗礼,共同传承红色基因,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深入挖掘和梳理,我们注重从修缮保护、线路规划、景点打造、宣传推广等多个环节,系统地推进红色旅游核心开发建设项目。我们的目标是打造红色旅游的知名品牌,让自然的美景留住人们对家乡的思念,红色的历史则让人们不忘初心。
我们重视讲述红色故事,为乡村振兴凝聚精神力量。乡村的文化史、革命史、创业史,是国家民族悠久历史的缩影,也是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红色历史、故事和传统,不仅是乡村群众集体记忆的载体,更是乡村振兴的底蕴和底色。我们不断创新载体,丰富拓展红色文化的平台和展现形式,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保护红色文物,是我们为乡村振兴增光的重要任务。红色文物是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和时代教化价值。我们必须妥善保护、合理开发、有效利用这些珍贵的文物。我们注重培育红色文化人才,他们是红色文化的开拓者、践行者和主力军。我们为这些人才提供机遇平台,让他们可以心无旁骛地从事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
为了让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的活力,我们不仅要注重传统的传播方式,还要创新方式,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渠道,推动红色文化走进基层群众的心中,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我们致力于构建展现红色文化风貌的平台,推动红色文化与时代特征相融合,不断增强乡村红色文化教育的生动性和吸引力。
我们致力于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让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的活力,成为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