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保护税开征 谁要缴税税额多少看这篇就够了
揭开环保税的面纱:谁要缴税,税额多少?一文解读足够
随着2018年4月1日至18日的环保税征期的到来,我国环保税的首张发票也在上海浦东新区税务局顺利开出。巴斯夫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财务人员表示,环保税的“费改税”政策使得因污染物排放量低于国家标准的企业享受到了税收优惠,实际缴纳税款为8800多元,减免近600元。那么,究竟谁要缴税,税额又是多少呢?让我们一起来解读。
关于居民个人是否需要缴纳环保税的问题。国家税务总局财产和行为税司副司长孙群明确表示,《环境保护税法》明确规定,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环保税的纳税人,居民个人不属于这一范畴,因此无需缴纳环保税。机动车、铁路机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和航空器等流动污染源排放应税污染物,也暂免征收环保税。这意味着私家车等汽车排放的尾气不在征税范围内。
除了个人之外,企业事业单位等也有不用缴税的“豁免”之处。《环境保护税法》第四条明确指出,如果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符合某些条件,例如向依法设立的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所排放应税污染物,或者在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设施、场所贮存或者处置固体废物,则不属于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不缴纳相应污染物的环保税。
除此之外,环保税还设置了鼓励“清洁生产”的减免政策。根据纳税人排放的应税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浓度值低于国家和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程度不同,设置了减按75%或50%征税的优惠,以激励企业减少污染排放。
至于各省市是否有权调高税额标准,国家税务总局财产和行为税司司长蔡自力表示,环保税构建了“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的正向减排激励机制和“中央定底线,地方可上浮”的动态税额调整机制。原先排污费实行中央和地方1∶9分成,而环保税全部作为地方收入。环保税以现行排污费收费标准作为税额下限,并规定地方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节。据各省公开资料显示,我国近三分之二的省市调高了应税污染物税额标准,特别是京津冀地区普遍对应税大气和水污染物确定了更高的适用税额。
目前全国各地税务机关共识别认定环保税纳税人26万多户,实行“企业申报、税务征收、环保监测、信息共享”的税收征管模式。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表示,环保税是一种从量税,旨在使污染排放成本随着税款的增加而提高,从而激励企业和个人减少污染排放。生产效率低、污染排放多的企业将缴纳更多税额;而生产效率高、污染排放少的企业则可从中受益。环保税的征收不仅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更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今日正式开征的环保税旨在通过经济手段推动环境保护,实现“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通过合理的税收政策和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和个人减少污染排放,共同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关于环保税,李志青提到了一个非常具有洞察力的观点:环境保护税实际上在对各类企业进行“甄别”乃至“分化”。这是一个深刻而重要的概念。他进一步解释说,税负的差异会直接导致价格差异或生产规模的变化,优秀的企业会因为其产品的市场优势而得到更大的市场占有率,而那些不注重环保、无法适应新标准的企业则会被迫退出市场。这不仅是对企业的考验,更是对市场机制的深化和完善。
今日,环境保护税正式开征。你可能会问:“哪些企业需要缴税?税额又是如何计算的?”看这篇文章,你会得到答案。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收入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许文也对此表示赞同。他指出,环保税是一种调节性税种,其目的并非仅仅为了获取税收收入,更重要的是通过税收手段对企业的行为进行调整和管控。这种税收机制的主要目标在于推动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许文也强调,环保税的生态和社会意义远超过其财政意义。
对于许多企业而言,环保税的开征也带来了积极的激励。巴斯夫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相关人员表示,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激发了他们优化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提高环保处理设施运行效率的动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企业不仅能在遵守环保法规的同时获得经济效益,还能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环保税的开征是对中国乃至全球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贡献。它不仅能让污染者承担应有的责任,还能推动企业进行绿色转型,提高环保处理效率。这是一个对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决策,值得我们深入关注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