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恶化会造成哪些危害(环境恶化)
关于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危害,很多人可能还未充分了解。今天,我们来深入这个问题。
我们必须认识到大气环境正在不断恶化。主要表现为气候灾害的频发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给沿海低地带来淹没的威胁。大气成分也在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增长30%,甲烷增长了一倍,氮氧化物也增长了15%。这些气体都能产生温室效应,导致气温升高。
大气圈中的这些变化,部分源于自然因素,如火山喷发和森林大火等都能将污染物送入大气。人类活动对大气的污染更为严重。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和粉尘,对大气造成了严重污染。其中,烧煤产生的污染物最多,由此形成的毒雾和酸雨是大气污染的突出表现。
“的烟雾”在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如1930年首次出现在比利时,1948年至1962年四度笼罩伦敦,导致大量人员死亡。这种污染现象并非罕见,污浊的空气普遍存在于许多工矿区和城市。大气污染还导致酸雨的增多。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气受到污染的程度越来越厉害。由于含有污染物的大气是流动的,它可以跨越国界,对远离污染源的地区造成影响。例如,日本排放的酸性成分可以跑到美国再形成酸雨降下。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导致酸雨覆盖面积急剧扩大,已成为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我国至今仍以煤为主要燃料,这是大气污染严重的一个原因。大气污染带来的损害极其广泛,不仅表现为毒雾酸雨这类形式,而且各种生物都经常受其影响,对森林和农作物的损害尤为显著。长期生活在被严重污染的大气环境中,对人体健康也会构成威胁,增加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除了大气污染,臭氧层的破坏也是环境恶化的一大问题。臭氧层是大气圈中保护生命的重要圈层,能够阻挡过量的紫外线。现在臭氧层的浓度降低,出现“空洞”。南极上空的臭氧层中,臭氧的浓度较20世纪70年代中期降低了40%。北极地区上空平流层中的臭氧含量也有减少。而南极上空臭氧层的空洞还在不断扩大,这主要是人为使用氟利昂等化学物质的结果。氟利昂中的氯离子进入大气后,能反复破坏臭氧分子。
大气中,已经涌现出约百种污染物,它们像隐形的刺客,悄然对人类环境发起攻击。这些污染物中,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们的势力范围广泛,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构成了重大威胁。它们如同空气里的定时,随时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水圈中的情况更是严峻。淡水资源短缺,分布不均,已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拦路虎。更为严重的是,水圈已被污染,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1999年的“世界水日”,联合国的专家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全球仍有14亿人饮用不安全的水,每年因此导致数百万人因此丧命。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部分河流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业退水,成为今天的主要污染源。它们含有众多金属、非金属物质和有机物,种类繁多,其中许多对人体有害甚至是剧毒。尽管有些经过处理,但多数只是稍作处理甚至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天然水体中。
令人痛心的是,一些地方的水体污染事件已经发生。例如,50-60年代日本的水俣市和新舄县的水俣病事件。工厂排放的废水中的汞,通过生物食物链的逐渐富集,使鳝鱼体内含汞量大幅上升。当地居民因捕食这些鱼类,导致汞在人体内积聚,造成严重伤害。
水体污染不仅对人体有巨大危害,对水生生物也是如此。有毒和有害物质的污染可能导致人的慢性中毒、急性中毒甚至死亡。被病菌污染的水体更是传染疾病的源头。绝大多数河流最终都会流入海洋,不论是有害还是无害的物质都会随河流集中于此。油轮的泄漏更会将严重污染海洋的石油带入海中。在一些地方,人们甚至向海里倾倒垃圾。
海洋这个自然界的聚宝盆和自净池,正被一些人视为污水池和垃圾桶。靠近工业发达地区的地中海,渔业遭受重创,许多物种在此灭绝。我国的渤海也呈现出类似的发展趋势。1998年的报告显示,渤海已有超过一半的面积被污染,且污染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河流、湖泊、海洋这些水体原本都有自净化作用,但现在受到污染并且还在不断恶化,完全是人类行为不慎的恶果。水圈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污染物会随着水的流动在其中传播。南极企鹅的组织中也发现了杀虫剂,红潮的波及也源自城市的污水。这些污水富含生物所需的营养物,如磷、氮和有机物。红潮是藻类得到丰富营养后迅速生长、数量激增的现象。它们的过量繁殖和死亡后的腐败会消耗大量氧气,影响其他生物生存,特别使鱼类无法在此环境中生存。
希望这篇文章能为大家提供帮助和警示,让我们共同保护我们的水资源,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