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自然景区发布“禁游令”,保护景区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
在这个盛夏,青海的美景成为了无数游客心中的向往。从广袤的可可西里,到巍峨的昆仑山,再到三江源的涓涓细流,再到神秘的柴达木盆地,每一处都充满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青海湖更是以其独特的湖泊景观,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湖泊”之首,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随着旅游业的繁荣,也给这片神奇的土地带来了一些隐忧。
近年来,随着户外探险和自驾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踏入青海的景区。部分游客的素质参差不齐,他们留下的垃圾不仅污染了草原和水源地,还破坏了景区内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年保玉则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等景区相继发布了禁游令,以保护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
可可西里,这片被誉为“人类的一片净土”,是中国目前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非法穿越活动进入这片神秘之地,其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保护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迁徙路线,青海可可西里等三大保护区联合发布公告,禁止一切单位或个人随意进入开展非法穿越活动。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停止了鸟岛和沙岛的一切旅游经营活动。为保护生态环境,青海多地发布了禁游令。有网友表示支持这一做法并呼吁大家在旅游时能够自觉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被誉为“天神的后花园”,拥有无数海拔超过4000米的山峰组成的壮美景色。然而近年来由于游客增多和素质不一的问题日益严重。一些游客乱扔垃圾、违规穿越核心保护区、践踏草场湿地等行为让这片美景面临生态危机。当地负责人表示景区关闭主要是因为生态环保问题需解决游客产生的垃圾问题以及景区的统一规划问题。尽管景区内设有生态保护提示牌但游客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依然严重。此外青海岗什卡雪山地区也因为旅游业的过度发展和高海拔地区的雪崩等自然灾害隐患而采取了禁游令的措施以保护当地环境。可可西里作为野生动物的天堂也面临着野生动物因人类活动而遭受惊扰的问题。这些举措旨在保护青海脆弱的生态系统让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青海的美景不仅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珍惜并保护这片土地的每一片草地、每一条河流和每一种生物让它们能够继续为我们的后代展示自然的魅力。希望每一个游客都能从自身做起尊重自然、保护环境让我们共同守护这片美丽的家园。生态旅游不仅是一种旅游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让我们携手共建美好和谐的生态环境为我们的未来留下更多的绿色和美好回忆。青藏公路穿越可可西里:探寻藏羚羊家园与生态保护之旅
当人们通过青藏公路穿越可可西里地区,他们往往会欣赏到俊秀的藏羚羊在广袤的大地上自由奔跑的画面。近年来,一些户外运动探险者擅自进入可可西里、三江源等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与缓冲区,进行非法穿越和旅游探险活动,严重破坏了这一脆弱高原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维护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确保珍稀物种栖息地不受威胁,可可西里等三大保护区已经制定了禁止非法穿越的公告。他们建立了“联合、联动、联防、联打”的机制,以严厉打击非法穿越活动。
青海湖鸟岛,作为我国八大鸟类保护区之首,岛上栖息着数以十万计的候鸟。早在1975年,青海就将鸟岛划为自然保护区,并派专人驻守。经过多年的精心保护,这里的鸟类资源不断恢复,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一些游客的不规范行为给野生动物的生息带来了极大的干扰。在青海湖畔的沼泽地上空,一些游客使用航拍飞行器拍摄大天鹅,这不仅惊扰了大天鹅群,还导致一些摄影爱好者错过了拍摄机会。更有一些游客为了拍摄大天鹅起舞,用汽车喇叭和鞭炮频繁惊扰它们。
除了影响野生动物的生息,游客的不规范冬游和拍摄行为还可能威胁到自身安全。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表示,一些游客为了追求近距离拍摄候鸟效果,冒险徒步或驾车穿越封冻湖面,这不仅引发了安全事故,还破坏了湖面的生态平衡。
针对这些问题,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已经采取措施,严禁任何游客在青海湖野生动物分布区和鸟类栖息地使用航拍飞行器。目前,无人机的禁飞区域已经明确,包括鸟岛、泉湾湿地等多个水鸟栖息地和甘子河、哈尔盖普氏原羚分布区。
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设规划,黄河源园区管委会正在加紧制定访客管理方案。不久的未来,游客可以通过网上预约等方式获得入园资格,以小规模、分批次、有序的方式进入园区进行生态体验。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在保护生态的也能让更多的人近距离感受自然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