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策环境有利机床工业行业发展
进入新世纪后,机械工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堪称得天独厚。展望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时期,党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已经明确传达出这一有利的政策环境将继续保持并愈发有利的信号。
回溯至2006年,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及《实施科技规划纲要若干配套政策》相结合,两大政策取向“振兴”与“自主创新”相互促进、协同统一,为以机械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注入了全新活力,进入了一个加速振兴的全新发展阶段。围绕这两大政策方向,国务院各部委紧密合作,深入钻研,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配套细化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提升了装备自主化的要求,显著增强了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能力,而且凸显了机械工业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体现了国家对机械工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高度重视。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务院于2009年出台了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中装备制造业和汽车产业占据一席之地。这一举措进一步强调了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随着2010年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召开,会议提出的经济发展新方向为机械工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在国民经济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各行业对装备自主创新的需求日益迫切,这无疑为机械产品的需求结构优化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促使机械工业国内需求稳步回升。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机械工业占据了两个重要领域——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汽车。不仅如此,其他五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也离不开机械工业的支撑。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认为,“十二五”期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政策导向将极大地促进机械工业的发展。这是因为机械工业不仅拥有超过1700万的从业人员,具备强大的吸纳就业能力,而且其快速发展能够带动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共同推动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的落实。“十二五”期间,机械工业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发展的政策环境将更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