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準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解读与赏析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作为国家一项重要的环保法规,自其实施以来一直备受关注。新修订的《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不仅替代了旧版标准,更在建筑行业的噪声控制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该标准的中文名称为“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其外文名Emission standard of environment noise for boundary of construction site,准确地反映了其实际应用范围和目的。这一标准在2012年7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对于建筑施工噪声管理的重视和决心。
该标准是在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大背景下制定的。其主要的法律基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体现了我国对于环保工作的严格要求。为了防治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改善声环境质量,也为此制定了详细的标准。
关于排放限值,该标准规定昼间为70dB,夜间为55dB。这是一个科学的数值,既充分考虑到了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也兼顾到了周边居民的生活需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噪声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对噪声的严格控制和管理,可以实现施工与居民生活的和谐共存。
这一标准的修订,是对旧版标准的完善和提升。与旧版标准相比,新标准更加详细、全面,更加符合当前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新标准的实施,对于促进建筑施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周边环境,维护居民的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新标准还规定,市政、通信、交通、水利等其他类型的施工噪声排放可参照此标准执行。这进一步扩大了标准的适用范围,提高了标准的实用性。也说明了我国对于各类施工噪声排放的严格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新标准不适用于抢修、抢险施工过程中产生噪声的排放监管。这是为了保障在紧急情况下,施工单位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抢险抢修,避免因噪声控制而延误时间。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实施,是我国环保工作的重要一步。这一标准的解读和赏析,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希望在未来,这一标准能够得到更好的实施和推广,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