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沙五一大道

环保技术

欧汶德国指责中国营商环境底气何来

来源:www.huanbaole.com    编辑: 环保网     时间:2025-08-06点击:

近期,柯慕贤大使在多个场合向媒体传达了一种担忧,许多在华企业反映中国保护主义趋势加剧。他代表德国呼吁,希望中国能为在华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这个话题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热议。

乍一听,大使的言论似乎是在为德国企业的利益发声,但细细品味,其中的一些说法似乎并不符合事实真相,甚至有些自相矛盾。柯慕贤大使提到在与德国企业交谈时,能感受到整体情绪的转变,从去年的乐观转变为如今的谨慎。中国德国商会也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出德企在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否就是保护主义的崛起呢?答案并非如此简单。

中国经济近年来增速放缓,这对全球的经济环境产生了影响,也波及到了在华企业的投资意愿。但将这一切简单地归咎于保护主义是不够准确的。实际上,大多数德国企业并没有离开中国的打算。今年前九个月,德国在华投资增长了高达120%,许多德国企业在华实现了长期的盈利。德国的汽车三大巨头在中国的产销两旺,甚至成为了其总部的利润支柱。这样的业绩表现,恐怕很难让人得出中国商业环境出现大问题的结论。

柯慕贤大使提到双边投资存在不平衡的问题,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在华的德国企业数量庞大,累计投资额度惊人。与之相比,中国的对德投资虽然起步晚但增长迅速。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企对德投资正在逐步增加。从长远来看,建立双向均衡的投资关系对两国都有利。然而现实中却存在着诸多阻碍中企赴德投资的难题和挑战。例如爱思强并购案被德国以莫须有的理由叫停,德国还试图推动欧盟制定限制中国赴欧洲投资的法规。这些做法显然不利于两国经贸和投资合作的长期发展。

德国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一环和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发展阶段上的差异。但中国并没有利用经济转型期的困难作为采取保护主义措施的借口。相反地它坚持推进改革开放为市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中国已经取消了大量审批权简化了外资企业在华并购的流程并正在推广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引资制度。这些都表明中国不仅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而且开放的大门还将越开越大。

中德两国都是实体经济和出口大国都是贸易自由化的主要受益者之一双方应该携手合作共同维护自由开放的全球贸易体系为当前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提供动力。如果两国之间发生摩擦和冲突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加强对话和合作来共同应对挑战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