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知识产权助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专利产业化的助推与国家知识产权的助力
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各行各业,是创新、就业和民生的重要源泉。如何以专利产业化为引擎,推动中小企业迅速成长?我国的中小企业专利创新状况又是如何?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为我们揭示了答案。
国家知识产权局一直在协同各方力量,推动产学研融合。以产学研为纽带,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和技术对接日益频繁。今年1至11月,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利转让许可次数达到了5.5万次,同比增长近20%。王培章司长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从供需两端发力,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紧密融合,支持高校的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建设,培育了众多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
不仅如此,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利用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存量专利盘活系统,将可转化的专利按照产业细分领域向企业精准匹配推送。这一举措旨在促进存量专利与中小企业的高效匹配,实现产学研各方的协同发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商超在介绍中强调,知识产权是企业创新质量的重要体现,对于专精特新企业来说更是关键中的关键。目前,我国已有大量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涌现,它们不仅拥有大量的发明专利,且发明专利的密度也领先于其他企业。这些企业的知识产权产出活跃,为国家的知识产权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梁心新在发言中提到,我国中小企业的专利创新更加活跃。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中,企业的占比达到了73.5%,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的专利研发动力不断增强,保护和运用能力也在持续提升。
在遭遇专利侵权时,大多数中小企业选择采取维权措施,且近四成企业设有专职或兼职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显示出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在不断增强。
展望未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继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入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创新环境。通过不断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专利产业化的助推和国家知识产权的助力。我们相信,随着各方协同努力的持续深入,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将更加强劲,为我国的发展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