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快递面临的挑战与环境污染议题:难题重重引发社会关注
随着电商的蓬勃发展,我国快递业务量已然成为世界翘楚。这背后,一个庞大的下游包装产业规模已悄然超过百亿元。快递包装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面对这一挑战,一个崭新的绿色行动正在被倡导并付诸实践。
面对包裹运输过程中的损坏问题,很多企业陷入了不使用“过度包装”则货物易受损失的两难境地。使用可降解材料虽然环保,但其成本较高,而回收快递垃圾的动力又不足,使得整个行业面临巨大的绿色转型压力。在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菜鸟网络联手包括全峰快递品牌在内的32家国内外合作伙伴,共同启动了一项名为“绿动计划”的绿色联盟行动。他们承诺到2020年替换一半的包装材料,并全部使用可降解的绿色包材作为填充物。
在网购体验中,消费者常常因快递包装的“大材小用”而感到困扰。拆开包裹往往费时费力,而且大量包装物如纸箱、缓冲袋、气泡袋以及塑料薄膜等,到消费者手中后很快变成废弃物。一位从事塑料包装研发的企业负责人透露,为了确保运输安全,商家不得不采取过度包装的措施,但这也导致了资源的巨大浪费。
事实上,许多人认为网购是低碳的,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完成交易。现实并非如此。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仅2014年,我国共消耗了约140亿张快递运单、20亿条编织袋、55.84亿个塑料袋以及21亿个封套。预计到2020年,全国快递总量将达到惊人的500亿件,其中大约包含200亿个塑料袋和70亿个气泡袋,这无疑会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当前,“绿色快递”的推进困难重重。不可降解材料在快递行业中仍占主导地位,回收率低得让人担忧。尽管一些企业尝试取代快递包装的材质,使用可降解材料,但成本问题仍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菜鸟网络ceo童文红表示,可降解材料的价格远高于不可降解材料,谁来为这些环保材料买单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业界对此问题的认识非常清晰,呼吁、商家、物流企业、物流平台和消费者共同参与进来,形成“五方联动”。中国快递协会副秘书长杨骏强调,虽然绿色快递包装的使用存在经济成本问题,但作为世界第一快递大国,我们必须加快向绿色快递转型。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的绿色联盟已经成立,推动物流业向低排放、无污染、可循环发展。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也强调了物流行业绿色化的重要性。
为此,“绿动计划”已经启动,承诺通过使用新能源车辆、可回收材料以及建立包材回收体系等措施,力争达成行业总体碳排放减少的目标。一些企业已经在积极行动,如申通推广可重复使用的编织袋,并装有芯片实现信息追踪。
这条庞大的快递绿色包装产业链涵盖了包装物料供应商、快递企业、电商平台与商家等多个从业主体,也关系到成千上万的消费者。每一方都应积极参与到绿色包装的行列中来。这需要制定相关政策进行引导和支持,商家和物流企业需要积极创新和技术研发以降低环保成本,消费者也需要提高环保意识并为此付出一定的行动和费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迈向一个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