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断供损失3千亿? 官方:环境违法绝不让步
一家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舍弗勒近期因原材料供应商突然停产陷入危机,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据舍弗勒称,其唯一的原材料供应商上海界龙金属拉丝有限公司因环保问题被当地采取断电停产、拆除生产设备等措施,导致滚针原材料供应中断,进而可能影响到数百万辆汽车的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此事在德国网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甚至有人担忧环保行动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
舍弗勒在求助函中明确表示,希望相关部门能在不违反环保法规的前提下,允许界龙公司继续为其提供三个月的原材料供应,以保证供应商切换所需的准备时间。背后的故事似乎远比这封求助函更为复杂。
上海浦东新区环保部门对此事进行了深入调查并作出回应。他们强调,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必须考虑其是否遵守环保法规。同时指出,长达九个月的时间里,界龙公司有足够的时间与舍弗勒沟通并进行生产调整。舍弗勒作为德资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应该更加审慎,确保其合法性以及是否遵守中国的环保法规。
据了解,上海界龙公司位于上海规划产业区外的“198区域”,其生产工艺中包含的酸洗磷化过程因无环评审批手续而被列为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淘汰关闭类”。地方相关部门曾在去年和今年多次告知企业停止生产。尽管如此,界龙公司仍然停产并自行切断了生产电源。
舍弗勒在发布的微博中表示,已经调动全球资源处理供应链事宜,对主机厂整车影响可控。而浦东环保部门则表示,随着中央环保督查的深入开展,在中国生产的企业必须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地方也必须落实中央环保法律法规,对敢于环境违法的企业坚决关停并转,绝不让步。这是为了推动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回应人民群众对于绿水青山的期待。
此事也引发了关于环保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思考。在追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平衡环保与经济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此次事件也提醒广大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必须考虑其环保合规性,同时也呼吁企业加强自身的环保意识,推动绿色生产。
环保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对于环境违法企业,我们必须坚决说“不”。也希望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共同为构建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贡献力量。此次事件也将成为推动中国环保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