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激素竟致男性不育
关于环境激素对儿童健康和发育的潜在威胁,一直备受公众关注。近日,一家国际环保组织发布了关于长江水域的调查报告,指出在长江重庆、武汉、南京及马鞍山河段的野生鱼类体内发现了对人体有害的环境激素。这些环境激素源于壬基酚、辛基酚和全氟辛烷磺酸等化合物,部分重金属也涉及其中。这些物质被广泛用于农药乳化剂、纺织行业的整理剂以及合成洗涤剂等领域,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环境激素,也称为环境荷尔蒙,是一类外来的化学物质,能够模拟体内的激素,对机体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长期接触这些物质可能导致生殖和发育障碍,甚至引发恶性肿瘤。科学研究证实,目前环境中对人和动物起到类似激素作用的有害物至少有三百余种,其中环境激素的问题并非始于今日。早在几十年前,人们就已经发现某些化学物质会导致儿童性早熟和男性精子减少等不良影响。
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胚胎期接触酚类环境雌激素可能导致男性生殖系统缺陷。国内学者对性早熟女童进行检测,发现相当一部分性早熟女童血清中含有辛基酚和壬基酚。这些环境激素还可能刺激乳腺癌等激素依赖性器官的肿瘤增长。
烷基酚类化合物和全氟辛烷磺酸等环境激素,由于其广泛的应用领域,很容易进入水体并在鱼类体内积累。这些物质对人体的损害取决于接触剂量。与重金属等环境污染物的损害效应相同,任何环境中的物质都有可能存在于包括人类在内的任何生物体中。我们需要重视环境激素问题,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和保护,以保障人民的健康。
对于和相关机构来说,应该加强对环境激素的监管和检测力度,从源头上减少这些有害物质的排放和使用。对于公众来说,我们也应该提高环保意识,尽量减少使用含有这些有害物质的日常用品,以保护自己和下一代的健康。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