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适应校园人际环境
大学时代,师生关系的离散性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成为新生必须面对的新挑战。在这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生需要逐渐学会扮演自己的老师角色,自我驱动学习,自我监督效果。
曾经在中学时期,学习的内容、时间和计划都由老师精心安排,成效也大多由老师来评定。然而进入大学后,班主任或辅导员的接触变得稀少,一周最多只见一次面,到了高年级甚至一个月也难见一面。在生活和学习上,大学老师更多的是把握大的方向,具体的琐事大多由学生自己或班干部来处理。这无疑要求学生具备自我驱动学习的能力,自我设定目标、计划、时间,并自我检测学习效果。
与此人际关系的处理也成为一大挑战。来自不同地域和家庭的同学们,在思想、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遇到实际问题时容易发生冲突。面对这些差异,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价值体系。在一起生活,就要尊重并接受对方的生活方式。如果遇到不和谐的情况,比如夜间电视声影响休息或未经允许动他物等,我们应委婉提出,同时自我调整,如调整作息时间或换宿舍等。
要想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我们必须学会宽容待人、严于律己,摒弃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做到“三主动”:主动打招呼、主动交谈、主动助人。在帮助他人时,不要过于计较回报。积极参与公共活动,增加同学们对我们的好感,关系自然会融洽。
大学新生面临的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挑战,更是人际关系和自我成长的挑战。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逐渐适应离散化的师生关系,学会自我驱动学习;也要尊重并适应彼此的差异,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大学的舞台上更好地展现自己,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