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高温环境对人体的危害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高温天气长时间在户外无疑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小的威胁。在这样的季节里,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防晒防暑,及时补水降温。那么,高温究竟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呢?
高温天气可以直接引发一些疾病。最典型的就是中暑和精神性神经障碍。中暑是由于热平衡和水盐代谢紊乱引起的急性热致疾病,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障碍。而精神性神经障碍,又称为热疲劳,是指高温环境对情绪、工作能力和技术效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高温还可能诱发一些原有疾病的加重。比如,高温环境下,人体处于热应激状态,血液粘稠度增加,心血管系统高负荷运行,可能导致原有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加重。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生理反应迟钝,脱水可能导致血液粘稠,输向大脑的血液受阻变缓,中风几率增高。高温高湿的天气还会促进细菌的繁殖和生长,食物容易腐烂,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就可能出现腹泻等症状。
除了上述疾病,高温天气还可能引发心理疾病。大约有16%的人在高温影响下会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这种情况被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当环境温度超过30°C,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情感障碍的发生会明显增多。
在炎热的夏季,我们应做好防护工作。要多喝水,适当补充盐分,尽量避免吃辛辣食物和油腻食品,多吃水果、蔬菜等新鲜绿色食品。从冰箱取出的食物应放置几分钟后再食用,冰凉的刺激性食品和物品也应少用,特别是小孩和在生理期的女性。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尽可能减少户外活动,如果必须外出,应做好防晒措施,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等。
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做好防护工作,确保身体健康。在这个炎热的夏季,让我们一起做好防护,迎接一个健康、愉快的夏天!守护婴幼儿健康的小细节
婴幼儿的食物应尽可能避免隔夜食用,因为乳制品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能发生变质。对于宝宝的餐具,更要注重清洁,频繁清洗,以防细菌滋生。
个人卫生是防护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洗手是日常必备的动作,也是我们对抗细菌的第一道关卡。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也是关键,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尽量减少逗留时间。
阳光虽然温暖,但烈日下的户外活动却需要谨慎。特别是10点到16点之间,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减少中暑的风险。如若外出旅行,特别是炎热天气,随身携带一些常用药品如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以备不时之需。
生活节奏再快,也别忘了适当休息。中午一小时的午睡,能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放松和恢复。
夏日的生活里,除了空调带来的凉爽,也要注意防范蚊虫叮咬、器械割伤、高温烫伤等常见意外。避免空调风直接吹向头部,保持室内外温差适宜。
穿着方面,选择吸汗、宽松、透气的衣物,浅色为佳,并经常换洗,为肌肤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再说说环境温度与人体生理活动的密切关系。人体最舒适的环境温度在20-28℃之间,理想温度则是15-20℃。在这个温度下,人的记忆力强,工作效率高。当温度降至4-10℃时,疾病发病率上升;低于4℃,冻疮的风险增加。当环境温度超过28℃时,人们会感到不适。随着温度继续升高,尤其是达到30℃时,身体汗腺会全面启动;超过34℃,并伴随频繁热浪冲击,各种疾病尤其是心脏、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会明显增加。当气温超过37℃,人体的蛋白质可能遭到破坏;超过40℃,甚至可能威胁生命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