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办公环境 不利身心健康
办公室环境的革新已经迫在眉睫!传统的办公室布局,以其封闭、隔阂的特性,逐渐被人们认识到并不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的提升。想象一下,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绿色办公室,不仅是能源消耗的低谷,更是员工心灵的绿洲。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敞开式办公室布局却难以满足这一愿景。
在繁华的都市中,“格子间”已成为白领们的日常工作环境。虽然它拉近了同事间的距离,但隐私的暴露、无安全感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澳大利亚的研究发现,这种敞开布局的统间办公室对员工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工作表现。
想象一下,你在办公时的一举一动都被旁边的同事甚至老板尽收眼底,有时真的让人不自在,感觉毫无隐私可言。尽管有些高档写字楼试图通过设立隔断来解决问题,但效果并不显著。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面临着隐私丧失、自我缺失、效率下降、健康受损等诸多挑战。而且,敞开式的设计也使得微生物传播更加容易,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
心理咨询和环境心理专家指出,统间式办公室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适应多样化的行为活动,促进人际交流和团队合作。如今这种设计却被滥用,更多地是为了经济利益。据估计,统间式办公室可以节省高达20%的建造成本。但遗憾的是,这种设计往往忽略了员工的心理需求。领域性、噪声、光的方向性、接触自然这四个问题成为统间式办公室损害员工身心健康的罪魁祸首。
领域性是人的基本需求,但在统间式办公室里,员工的个人领域空间和公共空间缺乏足够的缓冲和过渡。过于接近的距离使得电脑操作和电话交谈都在他人的“监控”之下,使员工缺乏安全感。大办公室里噪声难以避免,容易干扰他人注意力,降低工作效率。仅依赖顶部采光的办公室缺乏侧面光线,使得室内环境显得阴郁。除了靠窗的员工外,大多数员工缺乏与自然接触的机会。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员工的心情,甚至导致生理节奏的紊乱。
那么如何改善这种不良的办公环境呢?专家认为关键在于重新设计办公室布局。设计并非固有的模式,而是室内各视觉要素综合的艺术化创作。良好的室内设计需要兼顾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我们可以通过增加隔断、设置安静区域、优化采光和通风等方式来改善办公环境。播放轻松的音乐、增加绿色植物等也可以为员工创造一个更舒适的工作环境。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既有利于身心健康又提高工作效率的办公环境吧!专家指出,环境的心理效应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常常被人们忽视。它不仅仅是一种精神需求,更是对人们内心产生的全面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甚至在人们还未察觉的情况下,已经悄悄改变了人们的情绪和心态。室内设计师应当在设计作品中更加注重人的心理因素,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提升为“以人的心理为本”。
对于办公室环境,一些简单的改变就能让员工的心情由阴转晴。专家建议,针对都市白领面临的高强度工作压力,应该尽量减少办公环境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其中,利用有益的“背景噪声”来避免现有噪声的干扰是一个有效的办法。比如播放自然轻音乐,这些音乐中的流水、鸟鸣声等低频噪声不仅可以屏蔽人们的交谈声,还能有效舒缓员工的紧张感和压迫感。
除此之外,专家还建议对办公环境的个人领域边界进行柔化处理。通过确定交往范围和适当的交往距离,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的隐私保护,同时为他们带来愉悦的心情。例如,可以使用盆栽绿化、摆设作为小隔断,或者采用矮屏风和风景装饰画来设定边界。在新加坡的一座写字楼中,就采用了类似的设计。办公室之间的隔断被替换为浅浅的鱼缸,既保护了隐私又为员工带来了愉悦感。与传统的灰白界面隔断相比,这种设计更加柔和。
为了更好地满足员工的需求,办公环境还可以提供更多的侧向光源,充分利用环境照明。这样不仅可以为员工创造更加舒适的视觉体验,还能进一步增强办公空间的温馨氛围。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改善办公环境不仅仅是满足物质需求,更是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关注和照顾。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让员工在办公室中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舒适。(实习编辑:陈兴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