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发展环境与趋势分析 成智慧化物流关键突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5月29日饿了么宣布了其无人机即时配送航线的获批并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这一里程碑式的举动象征着未来物流战略的重大突破,标志着配送行业正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无人机的试运营期间,用户仅仅需要等待约20分钟即可收到外卖,这一速度无疑刷新了人们的认知。此次首批无人机的启用,是智慧物流领域的一次革命性飞跃。
无人机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存在挑战。其优势在于直线距离短、运营成本较低、效率高速度快、适用于小批量高频次运输以及非常适用于偏远地区和紧急件的派送。无人机的直线距离飞行可以大幅减少传统配送的运输路线局限性。如中国邮政在浙江省安吉县的试点项目显示,无人机仅需15分钟就能完成原本需要40分钟的山路配送。
无人机在成本上的优势也极为突出。以亚马逊为例,其无人机送货服务的成本远低于传统方式。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指出,相较于传统物流方式,无人机配送在时间和成本上均降低了60%。而在效率方面,无人机的高速飞行和立体空间的使用大大提高了配送效率,尤其在小批量高频次的快递物流领域表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据统计,超过八成的快递件重量低于5磅,适合通过无人机进行配送。
尽管无人机的优势众多,但其也存在短板。初始投资成本高、电池续航时间短、载重有限等问题限制了无人机的发展。无人机的法规监管和市场环境也是一大挑战。目前各国主要通过飞行员资质和飞行区域的管理来确保无人机飞行的安全。然而随着未来无人机的自主飞行和物流链的融合,现行的法律法规将面临巨大挑战。尽管监管正在努力给予通航协会更多监管权限并寻求统一平台实现无人机可控可管,但城市应用的成熟仍需时日。此外对于近期顺丰AT200大型货运无人机的商业运营申请,民航局仍将严格审查其型号合格证等资质。
尽管如此,无人机行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光明。随着国家政策环境的优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用,无人机行业已从盲目扩张转向有节制发展并逐步走向理性健康发展的新阶段。国家政策对于无人机行业的扶持和指导性规划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无人机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深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效率。无人机技术的突破和创新将不断推动智慧物流的发展,为未来的物流配送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随着国家发改委对通用航空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我国通航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明确通用航空的发展路径,国家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并确立了以“放管结合,以‘放’为主”的通航管理改革思路。在华东地区,2017年初已开始建设无人机研发试飞基地,旨在引导无人机有序研发与试飞,避免飞行冲突,保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产业供应链方面,我国无人机产业拥有完善的产业链,从碳纤维材料、特种塑料、锂电池、磁性材料等关键配件及材料,到无人机系统的产品供应链全部自给。依托完善的电子元器件供应链和庞大的供应商系统,国内无人机厂商得以在较低成本下生产和销售产品,展现出强大的性价比优势,正在海外市场抢占市场份额。
与此无人机的飞行文化也在我国逐渐普及。从少数航模爱好者的小众消费品,到如今火热的培训市场招牌,无人机甚至已正式进入部分高校相关专业。航空类院校创办了无人机研究机构,各类航拍、无人机设计、无人机竞技等比赛活动频繁开展,行业组织如无人机产业联盟、无人机系统标准协会等也相继成立。各地纷纷兴起建设无人机文化小镇、无人机研发制造基地的热潮,应用无人机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尽管我国无人机产业火热,但其应用范围仍有限。商业开发和私人使用的市场呈现出无人机用户“用不了、用不起、用不好”的现象。技术开发不成熟、产业市场不完善、监管政策不健全等问题仍是行业面临的主要发展障碍。
政策、技术和应用需求是无人机产业发展的三大驱动力。随着国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供给侧结构改革落地,以及鼓励创业创新的大背景,无人机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据前瞻预测,我国民用无人机产品销售和服务总体市场规模在2018年有望达到110.9亿元,到2020年将达到465亿元,而在2025年更是有望达到750亿元。其中,航拍及娱乐仍是最大的应用领域,市场规模有望达300亿元。
本文转载自前瞻网,旨在提供资讯交流的平台。更多关于物流行业的优质公司、线路推荐、发货技巧等资讯,欢迎搜索关注“物流视界”微信公众号。如有合作意向或其他问题,欢迎通过物通网官方渠道进行咨询。
作者:前瞻网(文中所述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