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绊脚石”放倒申菱环境IPO 过半净利依赖政
证监会发审委会议聚焦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IPO动态
6月20日晚间,证监会官网公布了第60次、61次发审委会议结果。在当日上会的五家企业中,有三家公司首发成功通过,而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菱环境)与北京生泰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未能如愿。
在发审委的严格审查下,申菱环境的诸多问题浮出水面。其中,补助金额较高、应收款项余额逐年增加是其两大关注点。加之其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存疑,以及实控人涉多起受贿罪案件的“污点”,申菱环境的IPO之路可谓困难重重。
作为一家国内规模最大的专用性空调领军企业,申菱环境计划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其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的盈利能力并不稳定。过去四年(2014-2017年),申菱环境的净利润合计为2.84亿元,其中补助合计高达1.52亿元,占净利润的一半以上。
深入探究发现,各类形式的补助,包括财政税收返还、科研扶持奖励金、土地房产改造项目补偿金等,成为其非经常性损益的主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三旧”改造补助金和拆迁补偿款,在申菱环境的补助中占据较大比重。
针对这种情况,发审委要求申菱环境详细解释补助的可持续性以及对补助的依赖程度。结合涉及的文件,说明“广七号线西延拆迁专项奖励补偿款”和“三旧改造补偿项目”等补偿款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
除了补助的问题,发审委还重点关注了申菱环境的应收账款问题。数据显示,过去几年,申菱环境的应收账款占收入比重过高,且存在逾期情况。对此,发审委要求申菱环境结合销售金额、合同付款进度约定、客户规模、信用政策等情况,详细解释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及逾期金额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
申菱环境的IPO之路并非坦途。想要成功上市,申菱环境需要解决诸多问题,包括补助的依赖和可持续性、应收账款的管理与回收等。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申菱环境才能顺利走过IPO的每一个环节。实控人的过去:申菱环境背后的阴影
在探讨申菱环境的未来之前,不得不提的是其背后的实控人——崔颖琦。这位实控人背后所涉的疑云重重的过往,已经成为了资本市场审核机构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这位背后的操纵者所背负的历史阴霾究竟有何等沉重?我们接下来深入了解。
招股书透露的信息让我们一窥崔颖琦的背景与现状。作为申菱环境的董事与董事长,崔颖琦自2000年起至今一直担任此职务。他的持股量相当可观,直接持有的股份占比高达近三分之一,并通过间接持股形式拥有公司近十分之一股份。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正是这位看似强大的实控人,却曾陷入过一场风波之中。
据媒体报道,崔颖琦的名字与一起案件紧密相连。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的信息显示,佛山市顺德区的前任重要官员杜镜初因受贿被判处七年有期徒刑,并被没收大量财产。值得注意的是,崔颖琦与杜镜初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崔颖琦多次向杜镜初行贿,包括但不限于现金、空调以及高端旅游等。而这些贿赂行为似乎为申菱环境带来了一些利益,比如土地购买和项目立项等方面的关照。
更具体地说,大约在2005年,申菱环境试图购买一块土地,但遭到了当地农民的反对。在这一关键时刻,杜镜初出手相助,帮助申菱环境顺利获得了这块土地。这一事件只是申菱环境与杜镜初之间关系的冰山一角,发审委也针对此对申菱环境提出了多个关键问题,要求公司详细说明其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及高管是否存在涉嫌犯罪的行为,以及公司的各项运营操作是否合法合规。也要求了解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这一事件无疑给申菱环境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阴影。投资者和资本市场都在密切关注这一事件的发展,期待申菱环境能够给出一个明确且令人信服的答案。而崔颖琦的过去,也将成为市场对其未来表现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