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昧的人越愚昧,清醒的人不敢发声,也在愚昧里,这就是你们要的健康环境。
我惊觉自己的三观似乎在悄然改变,再也无法清晰地分辨是非对错,这种现象,我称之为成熟。
"三观"这个词已被一部分人滥用,每每提及,总让我感到不适。那些习惯于用三观来要挟他人的人,往往自身的三观并不稳固,他们的观念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在公众舆论尚未形成主流观点之前,他们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关于那个事件,王志安如今恐怕是最感后悔的人。他原本的目的是为了还原事实真相,让大家看清悲剧背后除了凶手外,活着的人所承受的痛苦。他试图通过两条微博引导公众从对刘的愤怒转向深度思考,他认为这比手刃仇人对大众更有意义。他的努力失败了,公众依然沉浸在审判的情绪中,无视他的观点,他的视角被忽视,群众更加情绪化,他只能遗憾地表示歉意。
观点之所以宝贵,在于它能让我们全面思考,对事情有自己的理解,从而获取经验,认识自己,避免犯错。在这类事件中,我们往往只看到狂欢和审判的快感,却忽视了真正的思考。那些引人注目的文章,只要标题足够露骨,如“刘鑫,死的怎么不是你?”等,就能获得大量的阅读和赞誉。但这些文章只是情绪化的宣泄,除了煽动情绪没有任何实质。这种文章越多,越容易让人觉得自己站在“绝对正确”的立场,稍有不同声音就会被审判。
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是从围观者的角度跳出来,问问自己在遇到类似事件时,自己身上有多少凶手的影子,多少受害者的影子,又有多少像刘鑫的影子。理解刘鑫并不意味着要原谅她的所作所为,而是要理解她的恶行背后的动机和原因,从中思考自己如何避免成为她那样的人。这才是不同观点的真正意义。然而即便这样小心翼翼阐述另一个视角的观点也难免被正义之士攻击甚至删博。所以我也只能在这里高呼一声刘鑫不得好死!这样你们才不会误会我吧?
然而现实却是,愚昧的人越发愚昧,清醒的人不敢发声也在愚昧之中失去了自我。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健康环境吗?或许这是一种值得深思的现象。我们或许需要重新审视这个社会的舆论环境,如何让人们在面对复杂事件时能够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盲目跟风、情绪化地审判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