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加快建立完善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
(记者李苑报道)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庄国泰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碳市场动员部署大会上强调了推动碳市场制度体系建设的紧迫性。他提出,要加快制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以及相关的企业排放报告管理办法、市场交易管理办法和核查机构管理办法等重要配套制度。这些措施旨在规范全国碳市场的运作,确保其健康、有序发展。
庄国泰指出,除了完善制度体系,还要推进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改革,将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纳入全国碳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林业碳汇等领域的作用。这是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去年12月19日正式启动后,首次由各地方环保和发展改革部门共同参与的全国碳市场工作会议。
庄国泰强调,全国碳市场将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率先开展交易。未来,将逐步扩大参与碳市场的行业范围和交易主体范围,增加交易品种,以提高市场的活跃度。也要防止过度投机和过度金融化,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碳市场不仅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还要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发挥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回顾过去,我国已在七个省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纳入了电力、钢铁、水泥等多个行业,有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试点范围内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呈现出双降趋势。
研究员认为,电力行业作为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预计为3500吨,占该行业排放总量的74%。尽管首批仅纳入电力行业,但碳市场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将占到全国排放总量的39%。对于投资者而言,碳交易领域提供了多种投资机会。例如,参股碳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提供节能改造服务的上市公司、清洁生产企业以及清洁能源企业等都有望从碳交易市场中受益。随着碳交易市场的成熟,低碳经济将得到进一步强化,这也将利好烟气治理领域。
全国碳市场的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各方应共同努力,推动碳市场制度体系的完善,发挥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