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环境污染之首是什么(中国“绿孔雀案”
日前,备受瞩目的“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1年度十大案件”揭晓,其中一起名为绿孔雀预防性保护公益诉讼案入选。这不仅仅是我国首例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更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最高法介绍,这起案件在世界环境司法大会上备受瞩目,被外方评为全球十大生物多样性案例之首,并作为中国司法领域的唯一案例,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展览中国展区。绿孔雀作为濒危物种,其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绿孔雀,这一濒危物种的命运与人类的决策息息相关。它们主要栖息在云南的某些特定区域,然而由于栖息地破坏、偷猎和农污染,其野外种群数量锐减至仅存的235至280只。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对人类责任感的考验。
回溯事件经过,2017年,国内本土社会组织在云南恐龙河自然保护区发现绿孔雀的栖息地正面临被淹没的危机。原来,正在建设的红河(元江)干流戛洒江一级水电站将毁掉这片重要的栖息地。于是,本土社会组织自然之友果断将水电站承建方和环评单位告上法庭,并最终胜诉。两年后的两审法院均认定修建水电站会破坏重要的绿孔雀栖息地,判决停止修建戛洒江水电站。这一决策无疑为绿孔雀的保护带来了希望。
这起案件不仅在中国引起了广泛关注,更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法律司司长帕特丽夏•卡梅里-莫博特博士在接受采访时强调,该案突破了传统理念,贯彻了环境保护法原则,为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濒危物种的预防性保护提供了有益借鉴。她表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赞赏中国司法机关在强化环境法知识、设立专门环境法庭等方面的举措。正如《全球十大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案例》所指出的,“绿孔雀案”充分展示出中国司法在自然保护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此次入选的全球十大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案例分别来自不同国家,包括巴西、澳大利亚等,案例均已获得终审判决,涉及毁林、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等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驱动因素。“绿孔雀案”在其中脱颖而出,不仅凸显了中国司法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决心与实力,更展现了我国在推动全球环境保护进程中的积极贡献。这一案例不仅是对中国司法实力的肯定,更是对全人类珍视自然、保护环境的警醒和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