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早污染环境的名人:王羲之
王羲之,我国晋代的著名书法家,其书法艺术成就在历史上独树一帜,尤其以他的草书艺术闻名于世。《兰亭集序》更是他流传千古的不朽之作。在追求书法艺术巅峰的过程中,他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污染。
相传王羲之七岁开始痴迷于书法,日以继夜地练习,所用的笔砚数量十分可观。他常常在家后面的池塘清洗笔砚,然而这一行为渐渐引起了邻居们的不满。原本清澈透明的池水因他的洗笔涮砚而日益变黑,邻人们再也不敢到池中清洗蔬菜和衣物,池塘的鱼虾也相继死去,水中弥漫着难闻的气味。这个原本生机盎然的池塘,因他的书法练习而变成了一潭死水。
正是以这种污染环境的代价,王羲之换来了自己在书法上的长足进步。他的小小少年时期就因其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而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刮目相看。历史书中有对这一事件的详细记载。除了家后面的池塘,王羲之在出任江西临川太守时,也曾将屋前的池塘染黑。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洗墨池》中有详细描写:“临川之城东,有地隐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
“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可见王羲之无论走到哪里,都随身携带笔砚,因此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给当地带来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他的书法水平也随之跃上一个新台阶。他的书法成就是以牺牲池塘水为代价的,他所到之处必有污染。虽然人们记得他留下的脍炙人口的《兰亭集序》,却很少提及他对环境的污染。如果用现代的思维方式来评判他,他可以说是最早对环境污染造成历史影响的人物之一。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忽视王羲之对书法的执着追求和不言放弃的精神。他的这种精神使他最终登上书法艺术的巅峰,成为一代杰出的书法家。他的遗产不仅仅是他留下的书法作品,更是他那持之以恒、追求卓越的宝贵精神。这些都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