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沙五一大道

环保要闻

低温环境下的营养饮食

来源:www.huanbaole.com    编辑: 环保网     时间:2025-08-04点击:

在寒冷的区域,营养需求有着独特的变化。当饮食中的总热能为4200千卡,脂肪含量占60%时,随着劳动强度的增加,身体会出现负氮平衡,尿中甚至会有酮体排出。这时,身体开始依赖酮体作为热量来源来应对寒冷。

在寒冷的地区,饮食中的脂肪含量可以略高,以提供足够的热能,但不宜过高,应控制在总热能的35%至40%之间。蛋白质的供给也极为重要。无论饮食中的蛋白质原本高低,当突然暴露在低温环境下时,蛋白质的分解会加速,负氮平衡的情况更容易出现。在寒冷地区,蛋白质的供给量应占总热量的13%至15%,最高不应超过20%。其中,动物蛋白应占50%至65%,以保持合理的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必需的氨基酸,特别是蛋氨酸,能够提高身体的耐寒能力。

除了这些基本营养素的调整,寒区的维生素需求也显著增加。包括维生素A、B、C、D等都需要更多的摄入。为了应对这一需求,可以在某些食物中加入维生素C或直接服用维生素C片。维生素A也对抗寒能力有直接影响,缺乏时甚至会影响大鼠在仅5℃环境中的存活时间。寒区居民还需要关注矿物质的摄入,特别是钙和钠。寒冷地区骨折患者的骨痂形成速度较慢,可能与矿物质的缺乏有关。由于寒冷地区蔬菜和水果的供应相对较少,如果没有充足的奶类摄入,很容易导致矿物质的缺乏。

值得一提的是,食盐对于寒冷地区的居民来说尤为重要。研究表明,增加食盐的摄入量可以提高机体的产热功能,帮助身体抵御寒冷。寒区的营养需求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合理的调整,以确保身体的健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