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非环保材料可能致癌
新车购车一年,车内依然异味难消,这是许多购车市民曾遭遇的困扰。针对这一问题,西安、北京等19个城市消费者协会昨日联合发表消费观点,直指车内空气污染的源头在于汽车生产企业。这些企业应当在车辆生产过程中,选用绿色环保材料,从根本上解决车内空气污染问题。
近期,媒体曝光某品牌汽车车内长期使用非环保材料,导致车主身体抵抗力下降。央视的检测报告显示,部分汽车为了降低成本,所使用的阻尼材料竟然是致癌的沥青类物质。这不仅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还可能诱发癌症。对此,消费者协会发出强烈呼吁,汽车生产企业应负起首要责任,重视车内空气质量,选用环保材料,改进生产工艺。
车内空气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据西安市消协去年12月公布的《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报告》显示,虽然市场在售的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总体状况良好,达标率高达93.02%,但车内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种类却多达上百种,包括烃类、醛类、酮类物质等。而国家标准仅对其中最常见的8种挥发性有机物规定了浓度限值,这意味着仍有大量潜在的健康风险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消协强调,车内空气污染的“祸根”往往是在生产过程中埋下的,难以在使用过程彻底消除。汽车生产企业应负起更大的责任,坚决选用绿色环保材料,改进生产工艺流程,从源头上切断车内空气污染。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强监管力度,将推荐性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提升为强制性标准,并进一步完善检测方法和项目,以更全面地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这一问题的改善迫在眉睫。汽车生产企业不能再视而不见或轻视消费者的诉求,更不能“区别对待”中国消费者。车内空气质量的改善不仅关乎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长远发展。我们期待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乘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