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业或掀起新一轮并购重组
近期环保上市企业纷纷发布了他们的2017年度业绩年报,展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尽管超过七成的公司预喜,但业绩分化现象也开始浮出水面,整个环保行业的“小散乱”格局仍然显著。
在《“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引下,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培育大型节能环保企业集团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从专家和业内人士的观点看,环保行业的兼并重组是大势所趋,未来还将迎来一轮新的并购潮。
梳理已公布的年报和业绩预告,我们发现,超过七成的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龙头企业如三聚环保、碧水源和东方园林等更是业绩斐然。也有部分企业业绩亏损严重,环保板块业绩分化加剧。这表明环保行业中存在着较大的业绩增长差异和市场分化。
环保行业的“小散乱”格局依然突出。从危废行业和环卫行业来看,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较小,市场占有率低。行业技术设备相对薄弱,产能利用率不足。这种情况加剧了行业的竞争和分化。
根据《“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为此,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培育骨干企业已成为当务之急。环保行业正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并购来拓展市场和延伸产业链。未来,这种并购趋势将继续深化,掀起新一轮并购潮。
E20环境执行合伙人薛涛指出,环保行业固定资产配比不高,因此行业集中度的提高进程可能比其他领域更快。他预计,未来并购仍将保持高热度,许多小规模环卫企业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可能因竞争力不足而被挤出或并购。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也认为,环保行业的分化和重组将加剧,一些龙头企业的规模和在整个行业的占比将会越来越大。未来的行业趋势将更倾向于运营企业之间的强弱兼并和强强合并,而并购将成为相当长期限内的重要主题。随着政策的推动和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环保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那些能够抓住机遇、适应市场变化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佼佼者。薛涛指出,技术细分领域的中小企业在大型企业的并购案例中偶有被整合的经历,但更多的还是中小企业依靠自我更新和自身的新陈代谢不断发展。虽然优秀企业间的并购整合时有发生,但直接竞争推动劣质企业出局的情况更为普遍。
环保行业的并购现象不能一概而论。复星集团重大项目部投资高级总监陈俊豪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表示,目前央企在环保产业的主要角色是通过子公司进行运作。虽然理论上子公司间可以进行专业化整合和资产划转,但由于受到管理体制、考核标准、人事任免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这种行政化的重组并不会大范围发生,且效果未必理想。
陈俊豪进一步强调,当前发展阶段仍应鼓励国有资本进入环保领域,关键在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只有真正具备研发实力、市场开拓及项目运营能力的企业,才能通过市场化方式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借鉴国际经验,如日本和美国的市政基础设施运营商众多且分散。即使是像威立雅、苏伊士这样的环保“法国双雄”,其周围也围绕着众多为其提供配套服务和技术创新的中小环保技术企业。薛涛预测,未来国内环保产业格局从运营角度看,无论工业还是市政领域,集中度都将持续提升。技术细分领域的中小企业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考虑到技术创新和环保细分的内在需求特点,企业规模并非根本问题,关键在于如何解决“散乱”现象。而解决之道仍在于从环境治理效果出发,逐步落实各种监管措施。
环保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参与和市场竞争的推动。只有在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才能真正实现优胜劣汰,推动环保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