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钢铁业探营:环保限产只紧不松 钢贸商称没
在河北的钢铁版图中,唐山以其独特的地位闪耀其中。作为全国钢铁产能的巨头之一,这里拥有年产量高达1.2亿吨的钢铁生产能力,占据了全国钢铁产能的七分之一。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唐山的工业实力,也为这座城市赢得了“钢铁基地”的美誉。
走进唐山,无论是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如河钢、唐钢、京唐钢铁,还是遍布各地的民营钢厂,它们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的经济支柱。其中,民营钢厂的产量占据了唐山市钢铁产量的一半以上,成为了这座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去产能和环保限产成为了唐山面临的重要任务。据了解,河北省要求唐山市在年底前完成炼铁产能化解2800万吨、炼钢4000万吨的任务。环保限产措施也随着冬季采暖季的来临而逐步加码。
唐山的钢铁工业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面对去产能和环保限产等政策的挑战,唐山正在寻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平衡。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副会长迟京东表示,由于唐山地处京津冀这一特殊区域,环境承载力有限,即使拥有钢铁产业发展的优势,也不能无限制地发展。他强调,转型需要较长的时间。
在唐山的街头巷尾,重型货车满载钢材的运输场景随处可见。沿着唐山市丰润区唐丰路由北向南而行,钢材市场错落分布,钢贸企业一家挨着一家。其中,东坤物流公司是唐山本地规模较大的钢贸商之一,无论是业务量还是钢材种类都具有明显优势。
一些钢贸商如老李所经营的公司,虽然面临市场需求低迷的情况,但他们依然坚持在“夹缝中求生存”。他们经销的钢材主要来自外地钢厂,再通过销售给终端用户。虽然今年钢材价格出现上涨,但钢贸商们的日子并不好过。他们面临着钢价波动带来的风险,必须精确计算每一笔交易的成本和收益,以确保盈利。老李表示,公司一年的毛利在扣除员工工资和场地租赁费后所剩无几。
唐山的钢铁产业在面临政策挑战和市场波动的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市场影响力。钢贸商们虽然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和挑战,但他们依然坚守在市场中寻找机会。这种坚韧和毅力让人对唐山的钢铁产业充满期待。在当前钢铁行业,形势呈现复杂多变的特点。面对记者的采访,一位钢厂总代的业务员小张透露出他的担忧,随着冬季停工令的实施,钢材需求量将会受到影响,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收入。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实际上,环保限产政策已经对钢铁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年冬季,北京和天津等地相继出台了冬季停工令,暂停了一系列的土石方作业,这无疑给钢铁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特别是在采暖季节,"2+26"城市的土石方作业停工对钢材需求的影响尤为显著。尽管基建和房地产工程的停工对钢材需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从总体来看,供给端的限制更加严格。由于去产能政策的实施,钢材供需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并未完全解决。迟京东对此表示,虽然国内钢材需求平稳,但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
在效益回升的背后,隐藏着一些隐忧。尽管钢贸商的利润并未大幅增长,但钢厂的利润却是实实在在的。从钢铁上市公司的财报来看,不少企业的利润扭亏为盈,甚至数倍增长。但这背后,实际上包含了企业对环保成本的投入。一位环保负责人透露,随着环保投入的加大,环保成本在吨钢生产成本中的占比也在不断增加。尽管一些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设备升级等措施来降低排放,但环保成本依然是制约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
在唐山,一些民营钢铁企业的命运更是引人关注。小屯村曾是唐山钢铁产业的缩影,那里的中小钢厂聚集,有的企业因环保不达标而停产,有的则通过设备改造、改用清洁能源等方式继续生产。新宝泰钢铁和天柱钢铁等大型民营钢铁企业在环保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通过提升技术、改变生产方式等措施来降低排放。在环保投入方面,这些企业做得并不轻松,因为环保成本在吨钢生产成本中的占比在不断增加。但在重污染天气预警下,这些企业必须响应的应急响应措施,进行限产或停产。对于这种情况,迟京东表示,这是因为之前的环保投入还不够,如果真正考虑到环保成本,实际上就没有那么高的利润了。这也反映出当前钢铁企业在追求效益的还需更加重视环保投入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在深入探究环保与经济效益的交织关系时,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迟京东先生指出,许多企业并未达到国家环保标准,若真正要达到这一标准,钢铁生产的环保成本将高达每吨钢200至300元。现实情况是,许多企业的环保投入远远不足,吨钢环保成本甚至不到100元。这样的投入,如何能够达标呢?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我们不能仅仅关注钢厂的利润增长,更应深入考虑其在困难年份的经营状况。在这些年份,企业为了生存,压低成本,甚至连安全投入都缩减。折旧率的降低是其中的重要手段,许多钢厂将折旧率压至4-5%,而合理的水平应在7-8%。这意味着,很大一部分成本被忽视,未纳入考量。
津西正达钢铁公司的关停,让我们看到了经济结构转型的阵痛。小张,一个在该公司工作了近7年的员工,讲述了他的职业变迁。从稳定的后勤工作转向销售,虽然收入有所波动,但他依然乐观面对。对于那些习惯了工厂工作的人来说,转向新行业并非易事,更别提新行业的收入是否能与原先持平。
一位重型货车司机也分享了他的观察。随着钢厂产能的控制和产量的下降,运输需求自然减少。司机们不得不面对更长的等待时间和更不确定的收入。这些变化背后,反映出的是城市转型过程中的权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抉择。在这座城市中,去产能与环保限产等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必须着重考虑这种权衡。
调查期间,不少本地人向记者反映,随着环境治理措施的落实,唐山的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也有一些人担心短期内经济效益的受损。对此,迟京东认为这是一种有失偏颇的观点。他强调环保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做得好的企业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而做得不好的则必须受到限制。这样的做法可以督促企业更加重视环保工作。
随着天气的转冷,雾霾天也开始增多。河北省的多个城市已经启动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实施企业限产等措施应对。这意味着环保限产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迟京东认为,这是对企业环保工作的一次严峻考验。他强调,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环保标准执行,如果未能达标,就必须投入设备改造。应加强对企业排放的监测和监督。
环保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我们需要的是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更全面的策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保护环境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