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科环保闯关科创板:科创属性成色不足、募投项目必要性存疑
蓝科环保科创板之路:科创属性与募投项目存疑
近日,上海蓝科石化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科环保”)再次引发市场关注。这家主要为石油化工、行业客户提供环境治理和绿色工艺一体化方案的企业,在闯关科创板的过程中,其科创属性及募投项目受到市场质疑。
蓝科环保所处的石油化工、煤化工领域的环境治理行业虽非新兴,但公司面临众多竞争对手,如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与这些收入规模庞大的企业相比,蓝科环保的年收入不足3亿元,净利润未超过0.3亿,规模劣势明显。
此次IPO,蓝科环保计划募集3.42亿元用于项目建设。其募投项目引发外界关注。大部分资金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总部大楼及研发技术中心升级建设项目,似乎难以直接提升公司的竞争实力和收入规模。
蓝科环保的主要业务是为客户提供环境治理和绿色工艺一体化方案。不同于集设计、设备生产以及工程施工于一体的企业,蓝科环保侧重于方案设计和监督工程施工,不参与设备的生产与工程施工等环节。这是一家轻资产企业,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不足1%,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也极低。公司的资产主要由应收账款、存货以及交易性金融资产等流动性资产构成。
尽管蓝科环保标榜自己是科技创新型企业,但其专利储备并不多。截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仅有10项发明专利,且多数专利的申请日期较早。与此公司的研发费用规模并不大,最高时也未超过2300万元。
蓝科环保的客户分布较为分散,其研发费用的构成中,员工薪酬与差旅费占比较高。这引发外界对其研发人员的定义及研发能力的质疑。对此,《投资者网》向公司求证,但公司未直接回答相关问题,仅表示公司重视内部研发,并推动与外部机构的技术合作及交流。
除了科创属性存疑外,蓝科环保的回款能力也明显减弱。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在公司当期营收中的占比越来越高。这一现象也反映出公司在客户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蓝科环保的科创板之路充满挑战。公司需要进一步加强研发投入,提升科创属性,同时优化募投项目,增强市场竞争力。对于公司的未来发展,投资者需要保持关注。蓝科环保的经营状况出现了显著变化。从应收账款的角度来看,其账面余额在公司当期营收中的占比不断攀升,从2017年的23.33%飙升至2020年上半年的52.06%,涨幅超过一倍。这种趋势反映出公司应收账款规模的扩大和账龄结构的显著变化。
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蓝科环保的应收账款账龄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最初,公司大部分应收账款的账龄在一年内,但到了2020年上半年,只有约六成账款的账龄保持在这一水平。公司两年以上账龄的应收账款占比增长了近15个百分点,显示出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面临的挑战。
这种应收账款规模和账龄的增长对公司的回款产生了不利影响。一些重要客户因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导致蓝科环保无法顺利收回合作款项,只能进行减值处理。企查查信息还显示公司目前存在多起与供应商或客户的合同纠纷。
蓝科环保所处的行业是一个有着较长历史的成熟市场,竞争同样激烈。在这个行业中,已有多家上市公司与蓝科环保展开竞争。考虑到石油化工和煤化工行业的成熟度和产能消化以及环保因素的影响,行业的新增产能有限。这使得蓝科环保在同业中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
尽管蓝科环保在招股书中披露了拟上市募资的计划,但其经营状况仍面临诸多挑战。作为轻资产企业,公司在收入规模和净利润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定价问题成为上市的一大难题。蓝科环保的IPO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如工程数字化设计服务中心建设、总部大楼及研发技术中心升级等项目。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管理费用、租赁及物业费用等相对较低,大量固定资产的投资可能会对其本来就不高的净利润造成更大的压力。投资者对该公司投资方向的选择持有疑虑。
尽管蓝科环保的资产负债率看似较高,但应付账款和合同负债在公司总负债中的占比超过80%,显示出公司在债务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的特点。公司的货币资金充足,且利用闲置资金购买了大量的理财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是否还需要募集大量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成为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蓝科环保面临着应收账款管理压力、市场竞争加剧以及资金运用等多方面的挑战。作为投资者和业界关注的焦点,公司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对这些挑战并实现稳健增长将成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