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地方“P图整改”敷衍环保督察 中纪委机关报刊
凌华绘制的这幅图景,背后却隐藏着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面对环保督察,为何有的地方会选择停产停工的“一刀切”方式?整改时为何会出现照抄照搬、编造材料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我们不得不关注生态环境部日前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
这次整治行动,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强烈回应。尽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但在实际工作中,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严重偏离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侵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绝不能掉以轻心。
一些地方在环保整改中,存在“临时抱佛脚”的现象。为了应对督察,他们甚至编造虚假文件、弄虚作假。比如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党委大量编造虚假文件应对督察,性质十分恶劣。这些行为不仅让人痛心,更让人担忧。
更有甚者,在某些地方,环保督察和整改成了形式主义的游戏。有的社区为了应付整改,竟然使用科技手段伪造整改成效;有的地方领导干部在督察组检查时为企业放哨站岗、通风报信,指导企业伪造合同、临时停产来应付检查。这些行为不仅让人愤怒,更让人失望。
这些问题的存在,与个别地方党政主要领导政治站位不高、政绩观不端正有关。他们只注重短期成绩,忽视长远发展,只顾个人政绩,不顾群众利益。在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上,他们打自己的“小九九”,只要能应付上级检查,污染问题依然如故。这种消极态度和不负责任的行为,严重阻碍了环保工作的正常进行。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拿出坚定的决心和行动。我们要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我们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环保带来的福祉。
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一个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和付出,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保护环境、守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针对一些地方在环保整改中表现出的不整改、不落实问题,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辽宁省的“回头看”发现了葫芦岛市绥中县和东戴河新区管委会在违法围填海问题整改中的阳奉阴违行为。这些地方以为用材料就能欺骗上级,却没有意识到环保问题的严重性,缺乏将中央环保督察交办反馈问题整改提高到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高度来认识。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一些专家指出,在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仍有部分党政领导干部没有意识到中央执行环保政策的决心,依然抱有侥幸心理,以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有的地方虽然认识到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性,但存在畏难情绪和“过关心态”,责任“层层落实”变成了“层层递减”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层层传导压力,严肃追责问责。环保问题的本质是干部问题,如果不解决政治生态问题,自然生态问题也难以得到解决。一些地方在面临经济指标压力时,往往不愿意治理环境,需要改进考核体系,让绿色GDP成为主导。纪检监察机关也要加强监督,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通过中央环保督察工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已经查处了不少生态环保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被问责的党员干部人数已经超过0人。业内专家表示,这体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以及严肃问责、权责一致、终身追责的原则。
为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纪检监察机关需要持续深化工作,既要迅速行动、高压严管,对典型问题及时通报曝光,又要深化治理、确保实效,切实保护群众身边的绿水青山和蓝天白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环保目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沈昌培、陈艺辉两位作者也对此表达了类似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