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机器人或成未来大方向
在每年的垃圾处理流程中,垃圾公司处理和筛选大约6800万吨的回收物,这个重量相当于超过3000万辆汽车。在这一繁琐而重要的过程中,传送带上的工作尤为关键,工人们必须将物品细致分类,如纸张、塑料和玻璃等。这些工作往往枯燥、肮脏,且时常伴随着安全隐患。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MIT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与耶鲁大学携手合作,研发出了一款革命性的系统——RoCycle。RoCycle拥有一只柔软的Teflon手,其指尖装配了触觉传感器,能够精准检测物体的大小和刚度。这一系统不仅与各类机械臂完美兼容,而且其检测精度令人印象深刻。
在静态检测中,RoCycle的准确率高达85%,而在模拟传送带上的实际测试中,准确率也有63%。更令人惊叹的是,RoCycle能够检测物体半径精度在30%以内,并在区分“硬”和“软”物体时,准确率达到了78%。
这只Teflon手几乎可以完全防止刺穿,即使被尖锐的盖子刮擦或者被针刺穿超过20次,其结构损坏也微乎其微。这一特性使得RoCycle在回收物品分类过程中具有出色的耐用性和稳定性。
“我们的机器人配备了感应皮肤,可以提供触觉反馈,使其能够区分各种物体,从硬的到软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Daniela Rus骄傲地表示,她是一篇论文的资深作者。 “仅仅依靠计算机视觉是无法解决机器人类感知的所有问题的,触觉输入至关重要。”
“如果像RoCycle这样的系统能够大规模部署,我们将实现单流回收的便捷性,并显著降低多流回收的污染率,”一位博士生Lillian Chin满怀希望地指出。 RoCycle不仅将提升回收物品的分类效率,还将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这款系统的出现,预示着回收行业即将迎来一场技术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