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沙五一大道

环保要闻

爱吃肉不环保

来源:www.huanbaole.com    编辑: 环保网     时间:2025-07-30点击:

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者深入探究了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近五十年来的饮食习惯变迁。在人均收入的逐渐增长和城市化的持续推进下,尽管各国气候和文化背景各异,全球饮食趋势却呈现惊人的一致:肉类、无营养热量以及总热量的需求日益上升。这种饮食习惯的转变不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峻挑战,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更对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据预测,如果不加以调整,到本世纪中叶,食物生产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比十年前激增百分之八十。为满足不断增长的食物需求,届时可能需要新增数亿公顷的土地用于农业种植,这不仅会加剧森林砍伐,加剧温室效应的趋势也将不可避免。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肉类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羊肉和牛肉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尤为显著。原因在于反刍动物肠胃消化过程中产生的甲烷以及动物粪便中含有的氧化氮。甲烷对温室效应的推动作用远超二氧化碳,其影响甚至达到二氧化碳的二十五倍之多;氧化氮则是二氧化碳的二百九十八倍之多。减少牛羊等反刍动物的养殖数量无疑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除了动物养殖本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外,其饲料生产过程中同样不可忽视。将植物性饲料转化为肉类的效率约为百分之三左右,这意味着生产一千克动物蛋白需要超过三十千克的植物饲料。相较于其他生产过程,养殖牛只的植物饲料成本相当惊人。以美国为例,一升汽油可以产生二点三千克二氧化碳。家用汽车每行驶百公里大约消耗八至十二升汽油。相较之下,生产特定数量的肉蛋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一辆家用汽车行驶数千公里。

对特定食物原产地的追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增长。以冰岛火山爆发为例,尽管喷发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巨大,但飞机停飞导致的二氧化碳减排量更是远超前者。这充分说明交通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远超我们的想象。从荷兰进口的西红柿到北京市场需要跨越数千公里的路程,在此过程中就有大量二氧化碳被排放到空气中。全球消费者的餐桌选择无形中增加了环境压力,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需更加重视饮食习惯的改善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

关闭